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884素描创意[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想象
【答案】想象是指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景的过程。而艺术鉴赏的想象必须在艺术创作想象的基础上进行。鉴赏主体的想象必须以艺术作品为依据,只能在作品规定的范围和情境中驰骋想象。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则把想象看作是形象思维的中心。
2. 记忆
【答案】是在脑中保持印象的心理形式,它表现为人对曾经感知过,体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与美术创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形象记忆:也叫印象记忆或表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现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或表象记忆。情感记忆:也叫情绪记忆,是体验过的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二、简答题
3. 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答案】美术作品是美术创作的成果,也是美术接受与消费的基础。在美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构成作品的两个重要要素。
(1)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艺术认识的客观化。美术家的艺术认识作为美术作品的内容,是一种确定的、客观化的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美术作品中内容的构成因素:
①题材。题材是美术家在审美地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美术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一定的现实生活。题材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
②主题。主题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主题是作品内容中最重要的东西,通常也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2)美术作品的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即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物质材料、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它包括两种基本的构成因素:
①一是内部形式,即“组织结构”。作为美术作品内部形式的组织结构,在美术理论中,也称为“构图”,“布局’夕、“经营位置”等,它是从作品的整体结构,即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这一方面来把握内容的,更具体地说,它关心的是题材、形象及其相关的明暗、光线、色彩、线条在作品中的位置及其相互联系,所以,它是美术作品的内容向其存在方式推移的第一步。
②二是外部形式,即“美术语言”。对作品形式的欣赏,即是对由这两者构成的作品“形式美”的欣赏把握。如果说美术作品的组织结构是作品内容向外推移的第一步的话,那么美术作品中的
语言则是作品内容向外推移的第二步,它使内容与组织结构具体化、物态化。
(3)美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①形式与内容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没有离开形式的内容,也没有不表现一定内容的形式。 ②内容通过形式表现出来,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一者之间是相互依存而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对于任何美术作品而言,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4. 为什么艺术作品能积极能动地反映生活?
【答案】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积极能动的反映生活,原因在于:
(1)艺术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艺术家的创作动因,来源于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体验。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往往与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
(2)艺术家在创作中有选择地反映生活。
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积极性,还表现在艺术家创作时,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愿望、理想去剪裁、重组自然和社会的样态、秩序,使之成为较之生活本身更有情趣、更有意蕴的艺术画面。艺术家有选择地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只反映生活的一角,却寄寓着艺术家深刻、丰厚的社会理想。
(3)不同艺术家对同一对象的理解和创作存在差异。
艺术家用独特的加工改造的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一切都是经过艺术家加工改造过的生活。不同的艺术家根据同一客观对象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这源自于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验,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4)艺术作品对生活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社会生活对艺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作用,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第二位的。艺术的反作用取决于社会生活的状况,当社会生活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艺术的反作用不那么清晰可见; 当社会处在激烈动荡阶段,艺术的反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5. 如何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答案】在文艺理论中,一般把艺术的社会功能分为三种,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1)美术的认识功能:美术往柱通过典犁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牛活,欣赏者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去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这就是美术的认识作用,也叫认识功能。
(2)美术的教育功能:进步的艺术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倾向、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哲学观点,改变人们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为实现人类进步的社会理想而斗争,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
(3)美术的审美功能: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质,构成着艺术审美功能的客观前提。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审美理想,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从中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审美功能是艺术的首要功能。
美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不是说美术中的某一类作品是以认识功能为主,另一类作品是以教育功能为主,第三类作品则是以审美功能为主。美术中有真、有善、有美,并不是说在美术中真善美是相互分割、互不相关的。如果那样看待问题,就割裂了真、善、美二者的关系,割裂了美术的认识、教育、审美三种功能的关系,在每一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中它们都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
6. 怎样理解美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应该是形象的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和想象性。
(1)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思维是指理性认识及其过程,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的。艺术的认识过程,主要是受理性制约的感性作用来完成的。艺术的认识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美术创作在形象思维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更加明显、更加有代表性。
(2)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最终创造出审美意象。形象思维实质上就是充满情感的、合乎逻辑的、创造性的想象。美术创作中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表述为:
表象(视觉印象)象的概念(内心视象)
果是审美意象的创造。
7. 简述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关系。
【答案】(1)联系
①艺术鉴赏构成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是艺术鉴赏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艺术鉴赏活动的反复进行,不仅使艺术家的审美经验,艺术素养得以丰富和补充,使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和培养; 而且直接为艺术批评家提供了对艺术进行理性分析,评价的可靠而准确的感性材料。任何脱离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必然都是苍白空洞,缺乏说服力的。
②艺术批评影响艺术欣赏,它对艺术欣赏起理论指导的作用。如对于作品优劣的评价,是非的判定以及各门类艺术形象的鲜明态度和理性分析,都可以帮助艺术接受者提高鉴赏能力,引导接受者的鉴赏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区别
①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作活动。
②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对艺术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主要是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
③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人好恶,艺术鉴赏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
形审美意象。 (3)总之,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是以视觉形式语言为思维工具的形象思维活动,思维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