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清华大学621国际新闻传播综合考试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议程设置理论

【答案】美国传播学家M.E 麦库姆斯和D.L. 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最早提出“议程设置理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重要的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力图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一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

2. 真人秀

【答案】真人秀(realitytelevision ),又称真人实境秀、真实电视,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同时有着丰富的奖品,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真人秀强调实时现场直播,没有剧本,不是角色扮演,是一种声称百分百反映真实的电视节目。真人秀节目迎合了普通人求知欲、猎奇心、八卦、偷窥他人隐私的心理。美国有许多著名的真人秀节目等。在中国,真人秀的节目也越来越多,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我型我show 、超级梦想、中韩新秀、中国达人秀、中国偶像等,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

3. 效果研究

【答案】效果研究包括对媒介活动传播效果的策划和评估,以及对选择使用媒介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创新扩散、媒介功能与反面功能的研究、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以及观看电视暴力的影响等。

4.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又称知晓权、了解权、获知权、知的权利等,从广义上讲,是指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从狄义卜讲,是指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5. 休眠效果

【答案】休眠效果,又称睡眠者效果,是由霍夫兰等提出的一个劝服效果理论。这一假说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

趋势。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此理论说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看,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6. 马歇尔·麦克卢汉

【答案】麦克卢汉是加拿大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他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夕、“先驱”和“先知”。他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著名的传播学理论有“地球村’夕、“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现实,被传播和科技界认作“IT 时代的先知”。

7. 集合行为

【答案】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或“集群行为”,是指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的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集合行为具有以下特征:①自发性。参加集合行为的人都是自愿的,整个集合行为在人群聚集场合情绪相互感染,一哄而起。②狂热性。集合行为中的成员情绪缺乏理智,往往采取奔跑、呼叫等感情冲动的非常规方式。③无组织性。集合行为是无组织、无领导的行为,混乱而没有秩序,没有明确的目的。④短暂性。集合行为持续时间短、聚散快,其目的主要是应付突发性事件。⑤行为者相互依赖。

8. 马歇尔一麦克卢汉

【答案】麦克卢汉是加拿大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他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他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著名的传播学理论有“地球村’,、“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了现实,被传播和科技界认作“IT 时代的先知”。

9. 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

【答案】洗牌作弊法是指通过对事实或谬误、例证或干扰物,以及合理陈述或不合理陈述的选择和使用,以期对某观点、项目、人物或产品做尽可能好或尽可能坏的说明。洗牌作弊法与普通语义学上的偏向技巧基本相似。它选择支持某种立场的论点和证据,而忽视不支持这种立场的论点和证据。很多电视广告中采访普通市民的镜头也同样使用了洗牌作弊法。

10.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

【答案】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是指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活动之际,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和内容,而是更倾向十接触与自己的既有立场、观点、态度1致或接近的媒介或内容加以接触,而有意无意地回避那些与自己既有倾向相左的媒介或内容。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受众既有立场和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们的改变。这个概念由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中最早提出。

11.刺激一反应理论、枪弹论

【答案】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认为大众媒介发出的信息能轻而易举让观众接受,这种理论被形象地称v 吧之为“枪弹理论”或“皮下注射理论”。“刺激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