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说明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和意义。

【答案】(1)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斯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正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2)最近发展区的意义

最理想的教学要求是既要高于儿童原有的智力或知识水平,又要是儿童经过努力所能够达到的,而不是依据儿童过去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可能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维果斯基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即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2. 试述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各自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案】(1)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含义

①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作用的记忆,是个体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影响,又称为自动记忆。内隐记忆能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其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言语表达。

②外显记忆是指人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搜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是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影响,又称为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其形成一般有评估、比较和演绎等认知过程的参与,能对记忆的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言语描述。

(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的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内隐记忆对信息的检索和提取是无意识进行的,外显记忆对信息的检索和提取是有意识进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息加工水平不影响内隐记忆的效果,但对外显记忆的影响明显。信息加工水平不同即加工的深度不同。一项研宄中,主试先将被试分成四组,被试都看同一张单词表,但分别完成四种不同的实验任务:a. 评定对单词的喜爱程度,不要求记忆;b. 评定对单词的喜爱程度并记忆;c. 检索包含某个特定字母的单词,不要求记忆;d. 检索包含某个特定字母的单词并进行记忆。此实验中,有两种加工深度:评定喜好程度的加工深度高,进行字母检索的加工程度低;两种记忆成绩:有记忆任务的为外显记忆,无记忆任务的为内隐记忆。最后分别测定了b 组和d 组的外显记忆成绩,a 组和c 组的内隐记忆成绩。结果发现,被试的内隐记忆并未受到作业任务类型的影响,而外显记忆则明显受到了影响。

②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一般而言,内隐记忆的消退速度比外显记忆慢。外显记忆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内隐记忆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图尔文等人在一项研宄中利用再认作业和词干补笔作业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保持特点进行了对比研宄。词干补笔作业是一种用来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通常包括两个阶段:在学习阶段要求

,在测验阶段不要求被试回忆刚才学过的项目,而是给出学过被试学习一些项目,如“cognition ”

项目的词干,如“,并要求被试用心里想到的第一词来完成填空,然后观察被试在学习”

阶段获得的信息是否会影响这一作业的成绩。结果发现,在一周之后,被试的再认成绩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而词干补笔的作业成绩前后没有显著的变化,这表明内隐记忆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

③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的成绩随识记数目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但内隐记忆则不受其影响。罗德格研宄了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用再认作业测量的外显记忆成绩随着所学词汇数目的増加而逐渐下降,而用知觉辨认测量的内隐记忆成绩并没有受到词汇数目增加的影响。利用汉语宇词进行的研宄也证明了这一点。实验中,先让被试学习第一个字表,并作回忆测量。然后让被试看第二个字表,并用这个字表上的字组词。其中要求一组被试在组词时必须利用第一个字表的字;而另一组被试则没有这样的要求,他们只要完成填字组词就可以了。结果发现,无论字表上有多少字,填字组词被试的作业成绩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以第一个字表为线索进行组词的被试作业成绩受到了字表字数的影响。

④感觉通道的改变会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加考比等人在研宄中发现,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我国学者同样发现这一现象:在实验中,给被试先后呈现两个字表,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表都以视觉方式呈现,另一种是两个字表分别以听觉和视觉方式呈现。结果发现,在填字组词测验中,被试的内隐记忆成绩在不同通道呈现方式时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在线索回忆测验中,被试的外显记忆成绩并没有受到通道变换的影响。

⑤外显记忆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但内隐记忆很少受到影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

说明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但是内隐记忆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陈世平和杨治良利用汉字进行的一项实验研宄发现,内隐记忆不易受到干扰。在实验中先让被试进行词对联想学习,同时利用干扰词对该词对进行干扰。之后分别利用线索回忆作业来测量外显记忆的成绩,而利用词对补全作业来测量内隐记忆的成绩,结果发现,干扰词对外显记忆的成绩影响较大,而很少影响内隐记忆的成绩。

3. 简述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是心理统计学中应用最广的分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区别

①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 不同的正态分布可能有不同的μ值和d 值,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因此不同。

②标准正态分布平均数μ=0, 标准差σ=1, μ和σ都是固定值;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固定。 (2)联系

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特例,正态分布可以通过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具体方法是使用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标准分数。

4. 小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答案】(1)小学生的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

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在学习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他们往往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这一阶段,较迅速而直接地把从人类极为丰富的知识宝藏中提炼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教主要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根据社会的需要传授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到教师的教授活动的制约。

③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④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整个动机系统所引起的心理因素主要是需要及其表现形态,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其次是情感因素等。除此之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它们共同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⑤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2)学习是小学儿童主导活动的原因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从小学时期开始,学习活动就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并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之所以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其主要原因如下:

①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相比,学生的学习不但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还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