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920音乐教育学[专业学位]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维塔利
【答案】维塔利(Giovanni Battista Vitali, 1632~1692)是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作有大量的声乐作品,他的器乐作品尤其值得关注。他生前出版了4卷合奏奏呜曲和5卷合奏舞曲,这两类不同的器乐曲后来分别被称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他是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的奠基人之一。
2. 《图画展览会》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钢琴组曲。1874年观看画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会有感而写,对其中的十幅绘画进行了描写,如“侏儒”“牛车”“未出壳的小鸡芭蕾”“鸡脚上的小屋”“基辅大门”等,全曲由一个“漫步”主题贯连,也表达了观者的感受。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管弦乐版本使之名遐世界。
3. 喜歌剧
【答案】诙谐幽默的歌剧。产生于18世纪的意大利,题材轻松活泼,取材于日常生活,主角为平民百姓,往往描写主仆关系等,情节幽默滑稽,音乐简短质朴,以说白和对话取代宣叙调。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戈莱西创作的《女仆作夫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紧接着,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发展了各自的喜歌剧。
4. 《弥赛亚》
【答案】亨德尔所作的清唱剧,歌词由詹宁斯根据《圣经》撰写,1742年首演于首都柏林。
,是基督教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此剧讲述了耶稣的一生,共3部54曲,弥赛亚意为“受膏者”
分别讲述了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合唱是此剧的核心,著名的段落如“耶稣诞生预言”、“哈利路亚”等都显示了巴洛克宗教合唱音乐辉煌壮丽的顶峰。
5. 梅西安
【答案】法国作曲家和管风琴家。少年时曾从杜卡斯和迪普雷学习作曲和管风琴,青年时为“青年法兰西小组”成员。创作风格十分独特,音乐语言采用各种声音元素——鸟语、印度音乐、素歌、东方打击乐、巴托克的夜乐等,迥异的元素被他融合成为协调的整体。主要作品为《图伦加利拉交响曲》、《时间终结四重奏》、钢琴曲《圣婴十二默想》等。
6. 曼海姆乐派
【答案】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
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斯塔米茨(Johan Stamitz , 1717~1757)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创作、演出,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曼海姆乐派”。他们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一行板一小步舞曲一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 在创作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罗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在乐队编制E ,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1756年达到56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最优秀的管弦乐队。
7. 格里高利圣咏
,是中世纪天主教会音乐【答案】罗马教会圣咏,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
,由教堂唱诗班以拉最重要的体裁,它是无固定节拍、无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于《圣经》
丁文演唱,在日课和弥撒仪式中应用。附加段、继叙咏和教仪剧,是圣咏的衍生物,在9世纪以后得到发展。
8. 《创世纪》
【答案】海顿创作的清唱剧作品,1798年首演于维也纳。歌词来自《圣经·创世纪》和英国诗
,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叙述上帝创造天地日月、山河鸟兽的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
七天,第三部分叙述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作曲家以栩栩如生的音乐描绘手法,形象化地沤歌了一切生物。全剧洋溢着欢乐与光明,是清唱剧历史上的不朽杰作。
9. 电子音乐
【答案】电子音乐指作曲家利用电子设备发声或用电子手段处理音响而制作的音乐。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音乐、合成器音乐和不! 一算机音乐。
具体音乐,指用录音技术将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作为素材录制下来,进行剪辑和复合处理后,形成音乐。法国工程师舍费尔是具体音乐的先锋者,代表作《铁路练习曲》是作曲家在巴黎火车站录制的列车奔驰声加工形成。
60年代,电子音响合成器出现,在此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有布克拉和苏博特尼克,苏博特尼克用“布克拉”合成器写作了合成器音乐《月亮里的银苹果》。
计算机音乐,通过输入指令进行编程来完成作曲全过程,无限扩展了音乐创作的潜能,计算机不仅能生成音响,还能精确地组织和变化各参数,并简化音乐制作过程,是迄今为止最灵活的作曲下具。
10.普契尼
【答案】浪漫主义末期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写有12部歌剧,主角多为遭受不幸的女性,如《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等,中国背景的《图兰多》是作曲家对大型场景的尝试。
11.轻歌剧
【答案】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它规模较小,轻快活泼,以浪漫情节为题材,音乐写作常采用流行曲调,带有讽刺滑稽的性质。代表作曲家为奥芬巴赫,他作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等轻歌剧。
12.《水上音乐》
【答案】巴洛克作曲家亨德尔于1717年为泰晤士河上的一次皇室巡游而作的管弦乐组曲,共约20曲,出版,现代常见版本为爱尔兰作曲家哈蒂于1922年改编成的6首乐队组曲版,包括有著名的咏叹调、等乐章。
二、简答题
13.康塔塔的简况。
【答案】(1)含义:
康塔塔(cantata )是一种包括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的多乐章声乐套曲。在形式上,它与清唱剧相似,但规格较小,内容简单,侧重于抒情,不一定采用宗教题材,它常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
(2)由来及其发展:
康塔塔于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它是与清唱剧平行发展的体裁,后来在德国盛行一时。在意大利,cantata 一词最初泛指声乐作品,与器乐曲sonata 对应,最早使用康塔塔一词的是意大利作曲家阿·格兰迪(A.Grandi , 1575~1630)。早期的康塔塔在罗马流行,A. 斯卡拉蒂是当时最多产的康塔塔作曲家; 后来康塔塔流入欧洲的其他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作曲家用本国的语言进行康塔塔的创作; 1700年以后,它在德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在巴赫的创作中达到顶峰,著有《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复活节康塔塔》等; 巴罗克时期之后,康塔塔逐渐衰落。
(3)两种形式:
,称为通常康塔塔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家庭社交场合表演的小型康塔塔(可以是一首咏叹调)
室内康塔塔; 第二类是有管弦乐队伴奏的,在特定场合下演唱的大型康塔塔。
14.简述维也纳古典乐派对欧洲音乐发展的贡献
【答案】维也纳古典乐派指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期活动于维也纳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几位古典作曲家。二十世纪前期活动于维也纳的几位十二音体系作曲家,即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等,亦被称为维也纳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
(1)维也纳古典音乐中切分音的大胆使用、转调的运用、速度的变化起伏和力度强弱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