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洛阳伽蓝记》方位词研究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方位词,历时演变 ,不对称性

  摘要

《洛阳伽蓝记》一书以洛阳寺院为纲展开,分别对城 内 、 城 东 、 城南 、 城 西 、 城北进行叙述。这种以空间方位为纲的记叙方式必然用到大量的方位词,这就为我们研究中古方位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论文正是以《洛阳伽蓝记》中的方位词为研究对象,论文的第一章是对该课题的整体概述。第二章则是进行静态的总结,主要分析了书中方位词的语义特点,即各个方位词的不同方位概念;归纳了方位词与其它词类的组合形式,包括“名词+方位词”、“介词+方位词”、“动词+方位词”、“代词+方位词”、“助词+方位词”、“连词+方位词”、“方位词+名词”、“方位词+动词”;并阐述了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即方位词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的情况,这部分的论述重点是对一些有争论的现象的辨析,如方位词作主语和状语的辨析,作补语和宾语的辨析。第三章则是以《洛阳伽蓝记》为出发点,对一些新的因素进行了历时研究。魏晋南北朝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其在各方面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很多新素旧质的交替都在这个时候完成。所以我们在本章中对于一些新兴的方位词比如说“里”、“边”以及方位词的后缀“面”、“头”的产生,作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其发展演变过程,并阐释了发生变化的原因,即:词汇复音化的大背景和方位词自身语义无法自足的内部需求。在分析中,重点搜集了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资料,力求做到结论的准确无误。而对方位词及方位短语前的介词“于”和介词“在”的交替现象,也做了具体的解释。对于介词“在”的起源问题学术界观点不一,在此,我们谈到了自己的观点,并且认为介词“在”出现在先秦时期。第四章是对“上/下”这组对称性方位词的研究。我们注意到,对称方位词“上”和“下”表面上看是一组对称性的词语,而实际上在其语义内部却有着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就这一点,我们从语法和认知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最终得到了其不对称的原因。最后一章结语部分是对整篇论文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