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大学商学院MBA中心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答案】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内容所做的具体解释是:国际收支是某一时期的统计表,它表明:①某一经济体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在商品、劳务以及收入方面的交易; ②该经济体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世界其余地区的债权、债务的所有权的变化和其他变化; ③从会计意义上讲,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变化的任何账目所需的无偿性转让和对应项目。
首先,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是一定时期(如3个月、半年、1年)内一国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总和。其次,只有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种交易才能被包括在国际收支范围内。正确理解居民与非居民的涵义对于理解国际收支非常关键。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居住期限达一年以上构经济体,否则,该经济体就被称为该国(或地区)的非居民。最后,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它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而所谓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转移。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一切经济往来,不管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 不管是使用本国货币,还是使用外国货币; 不管是实物形态还是货币形态,均应列入国际收支范畴。
2. 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在国际收支的研宄中,“国际收支平衡”有多种不同的概念,在习惯上也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这里,我们采取一种在理论上影响较广的说法。在国际收支的理论研究中,所有的交易都可以按照发生的动机分为自主性交易
(
()和补偿性交易)。所谓的国际收支差额,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差额。当这一差额为零
;当这一差额为正时,就称为“国际收支顺差”;当这一差额为负的时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
时,就称为“国际收支逆差”。后两者统称为“国际收支平衡”。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代表的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不平衡,所以又简称“对外不平衡”或“外部不平衡”。
但是,按交易动机识别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方法在理论上看虽然很有道理,在统计上和概念上却很难精确区别自主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所以,这种识别国际收支差额的方法仅仅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迄今为止,还无法将这一思维付诸于实践。
3.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答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的汇率应当是两国物价水平的对比,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始终存在某种程度的偏离,这种偏离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货币的汇率
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巴拉萨与萨缪尔森分别从后进国家角度和先进国家角度引入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来解释这一现象,这就是著名的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的含义包括:①发展中国家的币值相对于购买力平价而言被低估,相应地,发达国家的币值相对于购买力平价而言被高估;②随着发展中国家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外部实际汇率R 会下降并向1接近(但仍然大于1), 发展中国家货币实际升值,其币值相对于购买力平价的低估程度也有所降低。
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带来的启示是:发达国家的币值高估和发展中国家的币值低估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造成的客观差异,承认这一差异,充分认识这一差异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利之处和危害之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长期汇率协调的基础。
4.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答案】政府在外汇市场上的千预是通过两个途径发挥效力的。一是通过外汇市场上及相关的交易来改变各种资产的数量及结构,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这可称之为资产调整效应。二是通过干预行为本身向市场上发出信号,表明政府的态度及可能将采取的措施,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从而达到实现汇率相应调整的目的,这可称之为信号效应。本节主要讨论外汇市场干预的资产调整效应。
5. 贸易条件
【答案】贸易条件亦称“进出口贸易比价”。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与进出口商品的交换比率。分为纯贸易条件和总贸易条件两种。纯贸易条件,用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其公式是:N=式中,指数;分别代表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若N 值大于1, 表明出口价格上涨很多,创汇增加,进口能力随之增长,纯贸易条件对本国有利;反之,若N 值小于1, 表明进口价格上涨,纯贸易条件恶化,对本国不利。总贸易条件,用一国的进口数量与出口数量的比率来表示。公式是:其中G 代表总贸易条件
,
分别代表一国的进口数量与出口数量的指数。G 值增加时,表示该国用一定数量的
出口换得的进口数量比基期多,出口购买力增加,总贸易条件好转;反之,总贸易条件呈逆势。
6. 国际收支平衡表
【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系统地记录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收集并公布各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为此,基金组织制订了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和基本内容。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即每一笔交易都是以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目表示。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在反映和记录一个国家对外经济交易时,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项目都列为贷方,或称正号项目; 一切支出项目或负债减少、资产增加项目都列为
借方,或称负号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非常复杂、广泛,各国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小尽相同,但均包括三个主要项目:①经常项目,反映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的经济行为的项目,它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主要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②资本和金融项目。其中资本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收买或放弃。金融项目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的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③平衡项目。它反映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差额的项目,主要有错误与遗漏项目。
7. 债务危机
【答案】所谓债务危机,是指一系列非产油发展中国家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通常是欠国际
,银行业的债务)由此不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债信严重下降,而且也使国际银行业陷入了资金危机,
严重影响了国际金融业乃至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造成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①旧殖民统治使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落后,在此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外债来弥补国内储蓄的不足和资金短缺以发展经济,但却因国内经济结构落后和基础设施不足而不能得到相应的产出。②国际市场上的比价体系长期被发达国家所左右。发展中国家因结构落后而以出口农产品、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十分低廉,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换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了它们的出口收入。③发展中国家因教育水平低下,专业人才不足,加之政局动荡,在国内宏观经济管理和外债管理上常有不当,由此导致外债的使用效益不尽理想。④除了这三条根本原因外,石油输出围组织在1973〜1974年和1979〜1981年两次将石油价格大幅度提高,导致非产油发展中国家出现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是债务危机的直接导火线。
8. 利率机制
【答案】利率机制与货币-价格机制和收入机制一样,也是在自由经济的假定下存在的。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9. 表外业务
【答案】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
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属狭义表外业务。其中,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远期合约,买卖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间段的协议利率,并指定一种参照利率,在将来清算日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数额,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届时参照利率之间利息差额的贴现金额; 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属银行的承诺业务;备用信用证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