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体现了( )。

A. 人本主义取向

B. 科学主义取向

C 解释主义取向

D. 历史主义取向

【答案】B

【解析】教育测验运动,是指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的考试制度己不适应当代的教育,所以对教育测验方法进行改革及对提高测验的客观性进行研究的运动,如智力测验、学力测验。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可见,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都是追求用科学、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

2. 儿童通过概念形成获得的概念都是( ).

A. 初级概念

B. 二级概念

C. 不易下定义概念

D 易下定义概念

【答案】A

3. 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 )。

A. 实验法

B. 测验法

C. 调查法

D. 观察法

【答案】B

4. 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

A. 有所不同

B. 相类似

C. 有一定联系

D. 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B

5. 品德形成的过程属于( )。

A. 知识的学习

B. 技能的学习

C. 行为规范的学习

D. 态度的学习

【答案】C

6. 奥苏伯尔提出的迁移理论认为( )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A. 学习中的共同要素

B. 对学习情境中一切关系的顿悟

C. 对学习活动中共同原理的概括

D. 学生的认知结构

【答案】D

7. 教育心理学就学科性质而言是( )。

A. 应用学科

B. 纯理论学科

C. 主要是理论,次要是应用

D. 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答案】D

8. 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

A. 严格规则

B. 系统规则

C. 标准规则

D. 系统程序

【答案】D

9. 科尔伯格的( )对于研究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后来成为研究儿童品德心理研究的经典方法之一。

A. 对偶故事法

B. 正直测验法

C. 两难故事法

D. 价值澄清法

【答案】C

10.下列方法中最佳的复习方法是( )。

A. 反复阅读法

B. 读背结合法

C. 抄写法

D 列表法

【答案】B

二、辨析题

11.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答案】此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己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

(2)思维定势有时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阻碍问题的解决,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①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思维定势能使人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己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 可以使人将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间题转化成一个己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②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使人的思维活动刻板化,而不进行别的尝试,就会阻碍问题的解决。所以认为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是错误的。

12.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答案】此观点错误,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1)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化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2)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则称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