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826艺术综合[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宋代五大名窑为汝、官、哥、钧、______。
【答案】定
【解析】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所烧制的瓷器在釉色和造型上各具特色。
2. 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产生于( )年。
【答案】1958
3. 电影《公民凯恩》是( )国导演奥逊·威尔斯的作品。
【答案】美
4. 扁担舞是壮族著名的一种舞蹈,亦称_____。
【答案】《舂米舞》
5. 法国轻歌剧这一体裁的奠基人是_____。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霍夫曼的故事》
6. 20世纪西班牙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作曲家为:钢琴家阿尔贝尼斯和_____,后者写作了钢琴组《戈雅之画》,以及创作了芭蕾舞剧《魔法师之恋》和《三角帽》的作曲家_____。
【答案】格拉纳多斯; 法雅,
7. 古典主义音乐常用的音乐体裁有:_____等
【答案】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歌剧
8. 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_____是一出悲剧。
【答案】《俄狄浦斯王》
9. 在戏剧排演过程中,导演会对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一定的_____。
【答案】要求
10.德彪西唯一的歌剧《_____》取材于比利时《_____》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话剧,创作过同名音乐作品的还有作曲家_____。
【答案】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表现主义;勋伯格/福雷
二、名词解释
11.法国“印象派”电影
【答案】20世纪20年代,以德吕克为中心,包括阿倍尔·冈斯等人组成了法国电影中的“印象派”。“印象派”的称谓来自印象派绘画。印象派电影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其特点是: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德吕克有影片《流浪女》,冈斯在印象派导演中最富创造性,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车轮》。
12.第四堵墙
【答案】“第四堵墙”是指写实主义舞台剧的观演之间的一道透明的墙,1903年法国的安托万在《布景漫谈》中提出这种戏剧观念,它是适应戏剧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真实地表现生活环境的要求产生的,到19世界末,借助“第四堵墙”的原理以及照明技术的支持,演出时,观众厅的黑暗和舞台上的明亮形成了强烈对比,演员处于明处,他们看不到暗处的观众,而观众处于暗处,他们看得见明处的演员,这样就仿佛在演员与观众之间有着一堵无形的墙,即第四堵墙。
13.毯子功
【答案】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指翻、腾、跌、扑等各项技艺。因练习和表演都是在毯子上进行而得名。通过对毯子功的练习,使演员的形体动作更为协调,还可以增强其身体柔韧性以及对各种动作的控制能力,从而在表现特定情节时,可以自如地运用形体进行艺术创作。
14.音响
【答案】音响概念又称“环境音响”,指作为影片场面背景出现的各种声音效果。从技术上看,音响在拍摄现场同步收录音响的做法称为“同期录音”,在制作后期用人工方法或器具进行模拟或再现来收录音响的做法称为“拟音”。前者效果更加真实,在当代电影制作中大量采用,后者主要用来完成一些难以收录或现实中不存在的音响。音响最基本的作用是用声音造型营造出逼真的听觉空间。其次,音响可以参与影片的叙事。第三,音响还可以烘托某一场景的情绪基调。
15.踏摇娘
【答案】唐代起于北齐河朔民间,后进入宫廷的歌舞戏。内容是苏某酗酒,酒醉后殴打妻子。苏妻貌美善歌,挨打后向邻里倾诉委屈。其哭诉时,不断摇动身体,故称作“踏谣娘”。踏摇娘最初的表演是男扮女装。这一节目有故事、人物装扮、歌唱、舞蹈、帮腔,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作歌舞戏。
16.微电影
【答案】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型”视频短片,其主要特点有:
①“微平台”,立足于各种新媒体,可移动播放;
②“微放映”,每部时间在30秒~300秒左右;
③“微制作”,制作周期只需儿天或数周;
④“微投资”,每部成本在数千至万元左右。微电影是传统电影和网络视频短片相结合的产物,更适应移动网络时代的需求,自07年出现至今日渐兴旺,因其为广大电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而深受喜爱,代表作有《父亲》、《青春期》等。
17.景深镜头
【答案】景深镜头也称纵深镜头,原指照相机焦距范围内景物的清晰程度,在电影里是指一画面中自近而远不同纵深层次的影像镜头。景深镜头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使观众与画面的关系比他们与现实的关系更为贴切,不管画面本身内容如何,画面结构自身更具有真实性;
二是景深镜头要求观众更积极的思考,甚至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场面调度;
三是景深镜头将意义模糊的特点重新引入画面结构中,意象的模糊性,解释的不明确性已经包含在画面本身的构图中。
18.喜剧
【答案】喜剧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左右的希腊,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古希腊农民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时表演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喜剧通常描写不如我们的人物”,这意味着喜剧是通过描写人的缺点和性格缺陷来激发或通过共鸣来满足人欢乐的需要。此外,喜剧的讽刺功能常常使它成为尖锐的时代和社会的批判武器。喜剧本身在长期发展中有很多变化或变种。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但无论怎样变化,喜剧总是通过引起笑,通过讽刺和嘲讽产生喜剧效果来吸引观众,从而达到独特的审美愉悦。
19.剪接点
【答案】剪接点又称剪辑点,是指两个镜头之间的转换点。准确的掌握镜头的剪接点是保证镜头转换流畅的首要因素,因此,选择恰当的剪辑点是影视剪辑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剪辑分为五大剪辑点:
①叙事剪辑点; ②动作剪辑点; ③情绪剪辑点; ④节奏剪辑点; ⑤声音剪辑点。
所谓叙事剪辑点、情绪剪辑点,实际上应该算是用声光的基本素材表达出来的效果。而动作剪辑点,整个电影都是运动,剪辑本身就是运动和变化,两个完全不动的画面,通过剪辑就变成了动。
20.经文歌
【答案】十三世纪后期盛行的经文歌,是圣咏和俗乐的结合。缓慢的圣咏作为持续调,用拉丁文唱教义; 在上方或下方有两个快节奏的声部,以民间或游吟诗人的歌调,用本国语唱世俗性的歌词。几个声部各行其是。到后来,圣咏的持续调干脆被乐器所取代,这是宗教音乐被世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