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测量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标准分数
【答案】标准分数又称为“标准分”或“Z分数”,导出分数的一种,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等距分数。表示为原始分数在平均数上下几个标准差单位。其计算公为:式中X 表示某一团体中的个体原始分数,M 表示该团体所有个体分数的平均数,SD 表示该团体分数的标准差。标准分数呈标准正态分布,其平均数为0, 标准差为1。它可用于比较个体得分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不同单位的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可进行比较和相加求和。
2. 同质性信度
【答案】同质性信度也称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即一个测验所测内容或特质的相同程度。
3. 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答案】按解释分数的方法可以将成就测验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其中前者是将被试水平与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为目的;后者是将被试水平与绝对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者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
4. 测验焦虑
【答案】测验焦虑是被试在应试前和测试中出现的一种紧张的情绪体验。测验的焦虑会影响被试的反应。一般说来,适当焦虑会使人维持一定的兴奋水平,注意力增强,反应速度加快,从而对测验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过高的焦虑会使工作效率降低,注意力分散,思维狭窄,反应速度减慢,因而会大大影响成绩。
5. 教师自编测验
【答案】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依照标准化测验的命题形式,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编制的测验。与标准化测验相比,其内容范围较窄,常模团体亦较小,适用范围较窄。但可弥补标准化测验的编制成本较高、数量少、不足以满足实际需要的缺点,在日常应用中常占主要地位。其考试范围、数量和题型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或课程标准,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记分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该类测验实施简单,可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进步情况。缺点是不能充分测试学生的学习成就,评分时有一定的主观性,难易程度不易控制。
6. 人格测验的Q 分类法
【答案】人格测验的QW 分类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逊(1953)创立的一种测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自我观念、人格适应、身心健康等方面。这种方法是给被试看很多张(如100张)描述人格词语的卡片,要求被试按照卡片上词语所描述的人格特质,与自己进行对照,并分成1〜9个等级。根据所排列的描述与适合程度可以测量自我概念。该方法也可用来鉴别人格特质的个别差异。
7. 情境压力测验
【答案】情境压力测验是一种人格测验方式。其特点是运用经过特别设计的情境,使被试产生一种情绪上的压力,然后观察被试如何应付情境,从而了解其人格特征。情绪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各种引起惊吓的刺激、不相容的知觉暗示、失败的威胁、助手不合作等。这类测验通常被应用于军事或领导人才的选拔上。有代表性的情境压力测验是军事情境测验和无领导团体讨论。军事情境测验要求被试和其他人完成一项军事行动,测验者制造挫折情境,如他人消极抵抗被试、设计阻碍环节等,从而观察被试的反应。无领导团体讨论则是安排数名并不相识的被试,讨论某一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及是否有人主动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从而进行人才选拔。
8. 多重分段
【答案】多重分段是一种测验取舍方式。即根据多方面的不同标准,把受测者分成达到最低标准与未达到最低标准两类。有综合分段和连续栅栏两种主要模式。前者指在可以同时获得各个方面测验分数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它们与效标的关系,分别确定每个方面的及格线。后者指在只能陆续获得各个方面测验分数的情况下,根据各个方面的不同及格标准逐项进行筛选,只有通过第一项,才能参加下一轮筛选。
9. 心理测验
【答案】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其测量的是人的行为。一个心理测验不可能包含所要测量的行为领域的所有可能的项目,它所包含的只是全部可能项目的一个样本。
10.常模
【答案】常模是一种参照标准,是指有一定代表性且数量足够大的样本(即标准化样本)在某项测验上的分数分布。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可用于评价受测者该项测验成绩的标准。根据测验适用的对象团体,可分为全国常模、特殊团体常模、地区常模、学校常模等;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常用的有年龄常模和年级常模两种。按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的各年龄阶段的常模,多为智力测验所采用;按学校年级制定的各年级的常模,适合教育测验;根据分数的性质,可分为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等。
二、简答题
11.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第二,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知给受测试者。
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与概念。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为了能对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必须将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或背景因素考虑在内。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测验分数不是了解学生的唯一资料,为正确了解其心理特质尚需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5)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倘若使用确切的分数,应说明这些分数不是精确的指标,而是我们对某人真实分数的大体估计。
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如需加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尺度上。
12.心理测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哪些?
【答案】心理测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选材
心理测验的出现为选材提供了科学的量化手段。通过职务分析找出各种活动要求的最佳心理模式,然后根据这些特征设计出各种能力、人格及学绩测验,预测个体活动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人才选拔和职业训练的效率。
(2)安置
安置即做好人与事的最佳匹配。例如在学校把学生分到不同班级以便因材施教;在企业中,根据兴趣、能力特长将个人分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
心理测验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测验将选拔和安置结合起来,日益发挥其巨大的作用,节约了许多人力、物力资源。
(3)诊断
测验的诊断功能可用于临床中,如对智力落后者的鉴别等,也可用于教育工作中,如发现学生适应不良的原因和学习困难所在,以便采取适当的帮助及补救措施。
(4)评价
测验可以评价人们在学习和能力上的差异、人格的特点以及相对长处和弱点,评价儿童已达到的发展阶段等。测验既可用于评价学生,也可用于评价教师和教学方法;既可用于评价个人,也可用于评价集体。测验还有助于人们的自我了解和自我评价。
(5)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