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答案】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是指英国专制王权时代玛丽女王为控制印刷出版行业、采取行业垄断特许方法而设立的管制结构。1557年,玛丽女王将出版行业工会改造成为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委任状中规定:在英国,除公司会员及女王特许者外,其他人的印刷出版行为一律禁止。由于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对于整个印刷业的独揽和监督,国家几乎可以不负担任何开支便达到了抑制反对势力舆论的目的,使得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对新闻印刷出版事业的控制强大而有力。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特许出版公司的权力也大受影响。1641年,“长期国会”取消了臭名昭著的“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2. 媒体“二次伤害”
【答案】媒体“一次伤害”是指媒体对采访对象的“揭疤式采访”,具体表现为:①缺乏人文关怀,把新闻价值凌驾于生命之上; ②“强mt 式”采访,唤起当事人的黑色回忆。对己经受到创伤的受害人进行相关事件的再次采访。新闻媒体承担着传播信息,报道新闻事实的职责。但如果用错了地方,揭露个人隐私等,又会对社会或采访对象造成巨大伤害。避免媒体“二次伤害”的出现,要求媒体做到:①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少数民族、女性、残疾人等特殊人群; ②保护消息来源的权益; ③舍弃可能会伤害报道对象名誉的无关紧要的细节; ④舍弃可能会煽动暴力或冲突的有关仇恨的内容; ⑤舍弃可能会引起公众心理伤害或不适的无关紧要的内容; ⑥尚未被法院判罪的犯罪嫌疑人应被认为是无罪的,不在报道中对其进行有罪断定。
3. 调查性报道
【答案】调查性报道是指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受到广泛关注。调查性报道以揭露社会弊病为目的,调查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多个方面,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工作。
4. 虚中觅实
【答案】虚中觅实是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虚中觅实”找角度对改进会议报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改进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出路之一,是要学会找出这一个与那一个会议之
间实在的“不同”。因为只有具体的不同,有特点有内容的不同,才能构成新闻,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消息结尾
【答案】消息结尾是指为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消息的结尾方法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结尾对消息而言也是重要的,好的结尾可以使主题更鲜明,使文章有回味的余地,甚至也有审美价值,还可以带来妙趣。
6.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是指1913年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1912年宋教仁被杀后,新闻界的深入报道令当局颇为不满。1913年袁世凯当局对反对派的报刊开始进行清理,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以及反袁报刊被全部查封,对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力报》等,采取禁止在租界发行的办法,使其被迫停刊。此外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记者被杀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到1913年,全国报纸只剩139家,与1921年初的50多家相比锐减了300多家。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称之为癸丑报灾。
7. “第二种翻译”
【答案】“第二种翻译”是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记者对于每个行业中的“行话”,在新闻写作中要注意对此进行解释与说明。西方新闻学者在谈到改进新闻写作时,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不要用技术语言”。他们强调要用所有读者都能充分理解的语言进行报道,在稿件中尽量删除一切技术词汇和含混不清的行话。而对于那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报道,例如经济报道、科技报道等,更要对其中一些专业性内容与专业术语进行必要的通俗化“翻译”。对于这类报道,提高可读性的关键就在于作好“第二种翻译”。因为如果读者对报道中的基本术语感到陌生,势必造成阅读过程的中断,给接受信息带来障碍,也就谈不上传播效果。
8. 突发性事件
【答案】突发性事件是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这一类事件是事件通讯报道的重要选题。突发性事件大多为灾难性事件,伴随着人类生命和则产的重大损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坏消息’夕、“坏事”,对于这类事件的报道难度比较大。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突发性的事件,多数媒体总是遵循“先简后详”的原则,先用消息抢先报道,将灾难的大致情况和损害程度抢先告诉读者,以满足读者尽快获知信息的心理需要。继而再采写详细的事件通讯,将消息中的“如何”以及“为何”要素一一展开,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探索,满足老百姓详知、深知的心理需要。
9. 叙述式导语
【答案】叙述式导语是用摘录或综合的力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这种类型的导语用足够生动的情节来讲述故事,使读者能够产生如同他们亲身目击事件的现场感。叙述式导语写作,使用小说的所有技巧,包括对话、情景描写和悬念设置。
10.现场短消息
【答案】现场短新闻是指带有现场视觉成分、文字简短的消息。现场(感)是其最根本的特点,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短小。现场短新闻多是对现场情况的再现,所以多运用描写手法,但是现场短新闻不一定都以描写为主,未必都有明显的视觉效果。凡来自现场,直接报告现场情况的短新闻,哪怕不描只述,都应当看做是现场短新闻。
11.新闻述评
【答案】评述性消息是指以夫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一般以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为主,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论来揭示其本质意义。评述性消息的任务是既报道新闻,又解释新闻。述评新闻产生于20世纪初,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分成两支:①坚持以叙述新闻事实为主,同时围绕着新闻事实作若干分析、议论,评价新闻事件的性质或揭示事件的内涵与发展趋向; ②以评为主,虽然也记叙一些新闻事实,却往往以新闻事实为例证,侧重于阐述观点、见解。由于这后一种述评以“评”为基本出发点,所以近些年人们通常把它归入新闻评论文体,称为“新闻述评”或“述评”。而前一种,由于以报道为主,附带议论,所以仍视为新闻报道文体,称为“述评新闻”或“记者述评”。
12.服务性消息
【答案】服务性消息是指整个新闻传播活动都带有服务的性质,是一种新闻信息方面的服务。其特点是“直接可用”,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服务性消息不同于广告性消息,服务性消息是站在读者、消费者一方,为读者和消费者着想,为他们服务的消息。必要时,它们要无情地揭露厂家、商店以及其他企业的欺诈行为,替受害者说话。美国称其为“菜篮子新闻’夕,日本叫它“实用记事(新闻)”。
二、简答题
13.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有哪些?
相关试题:新闻真实性的特点是什么? (人大2006年研)
【答案】新闻写作,如果没有真实性作为前提和基础,许多写作理念、知识和技巧,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且可能写作技巧越高,离新闻越远。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可以分为浅与深两个层面。浅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深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具体要求如下:
(1)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