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消息的主体

【答案】消息导语之后的部分称为主体,又称主干、正文。消息的主体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消息主体具有以下特点:①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②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③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④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2. 新闻跳笔

【答案】新闻跳笔是指一种在文体结构上采用多段体,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在行文叙述上采用跳跃式的新闻写作笔法。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等笔法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3. 新闻真实性

【答案】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原则。在新闻写作中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对记者而言,是第一位的要求,也是起码的常识。新闻真实性由新闻自身的规律所决定,是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报纸、电台、电视等大众传媒取信于民的生命所系。

4. 现场报道

【答案】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现场报道是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手持话筒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现场报道的特征是:主客观音响的同步性和不可分割性(主述与背景); 地点的不可变性; 即时性; 直观性与描述性。其优势是:有利于发挥广播短、平、快的优势; 有利于发挥广播的音响优势,能产生很强的现场感。短处是:地域跨度较大或时间跨度大的新闻内容,不适宜采用这种方式; 现场报道受报道形式的局限,往往容易表象化。

5. 融合新闻

【答案】“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是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

同的媒体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及手机等,集中在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根据各自媒体和受众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特定受众。融合新闻的理念最早是由芝加哥论坛公司和媒体综合集团两家媒体公司率先进行实践,这两家媒体为融合新闻的发展探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6. 体制性失实

【答案】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价值观同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定的价值观不仅关系着新闻传播活动,而且要在对新闻传播实施领导和导向的过程中使其为自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看,新闻传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其真实性的实现不可能不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二、简答题

7. 分析“房地产新闻”“房地产资讯”“房地产广告”三者在内容结构和价值属性方面的不同。

【答案】(1)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新闻的特征有:陈述事实; 具有新意; 报道及时; 公开传播。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的价值属性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房地产新闻是新闻的一种,也必须符合新闻的要求,房地产新闻就是有关房地产的一些重大信息。

(2)讯息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讯息一词,在中文中也译成“消息’,、“文告”等等,这是一个与信息意思相近又有微妙区别的概念。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所以房地产讯息就是关于房地产的一切信息,既包括房地产新闻也包括房地产广告。

(3)房地产广告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权利人、房地产中介机构发布的房地产项目预售、预租、出售、租、项目转让以及其他房地产项目介绍的广告。不包括居民私人及非经营性售房、租房、换房广告。根据广告的目的,房地产广告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促销广告,大多数的房地产广告属于此类型,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传达所销售楼盘的有关信息,吸引客户前来购买; 形象广告,以树立开发商、楼盘的品牌形象并期望给人留下整体、长久印象为广告目的所在; 观念广告,以倡导全新生活方式和居住时尚为广告目的。例如“广州后花园”概念盘就是传播一种在繁忙紧张工作之余,去郊外居所里享受轻松生活的新观念; 公关广告,通过以软性广告的形式出现,如在大众媒介上发布的入伙、联谊通知,各类祝贺辞、答谢辞等。

8. 新闻背景材料运用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案】新闻背景材料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卞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显豁; 有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提高新闻的价值; 能代替作者的议论从而使新闻显得客观;

还可以传播知识,为新闻报道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从某种意义上看,新闻背景材料与主要新闻事实的关系,就好比是绿叶和红花的关系。“红花虽好,尚需绿叶扶持”。有了新闻背景的衬托,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精彩内容格外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但是凡事都有一个限度,“绿叶”太多了,或许会把红花掩盖掉。所以在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新闻背景一定要紧扣报道主题或主要新闻事实,要尽可能少而精,防止喧宾夺主。 凡是与报道主题关系小太紧密的背景材料,一定要坚决删除,不能东拉西扯、枝蔓横生,令读者舍本逐末。有些尽人皆知的背景知识就不必再写入新闻稿中。

(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写新闻报道要研究读者对象,懂得读者心理。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读者对象,他们的接受能力、对外界的关心程度和了解程度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在为不同的报刊写稿时,对于新闻背景的详略情况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同样一条科技新闻,发给科技报的稿子中有关的背景材料可以简略一点,发给晚报的稿子则应该更通俗、周详一点。写作时,无论如何都要设身处地为广大读者想一想,看看他们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利用背景材料作出说明、注释或解释。

(3)灵活穿插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它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灵活穿插在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或结尾之中。如何安排和穿插,完全根据此消息的内容和结构布局的需要而定。一般而言,穿插在导语中的往往是对比性材料; 穿插在新闻躯干和结尾中的,往往是注释说明性材料或分析解释性材料。凡是用于穿插的背景材料,一般只是一两句话,有时甚至只是一些简单的句子成分。

9. 新闻真实和文学真实有何区别? 并请列举新闻采写实例以说明。

【答案】新闻和文学在写作方式上一样,属于记叙文,它主要是通过记叙(叙述和描写)的方式,描述某个新闻事实,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但新闻不只是掌握记叙文的一般写作规律,新闻真实要求采用新闻文体特有的非虚构记叙方式。

在实践中,人们常常把新闻与文学误认为一家。初学者更容易把两者混为一谈。划清两者之间的界限,有助于认识与掌握新闻写作的规律和特点。

(1)《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认为新闻与文学“在本质上有严格的区别,简直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他曾经撰文提出了两者在本质、功能、选材构思、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结构与修辞等12个方面的不同。如“本质上,新闻是信息,文学是艺术”; “在功能上,新闻是传播信息,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文学是提供审美,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在选材上新闻以事为主,文学以人为主; 有人无事不成新闻,有事无人不成文学”。其中第六个不同就是“在写作过程中,新闻重采访,文学重写作”。梁衡指出:“对新闻来说,采访到了一个好题材,稿件就成功了一多半; 对文学来说,作品主要靠加工,包括素材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