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974公共经济管理之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投入产出法

【答案】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内容:

①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②制定投入产出表,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③构建投入产出模型,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2. 利益落实

【答案】利益落实是指在分配利益时,满足一部分利益群体的合理要求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策规定的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这不仅是相关的利益群体关心的事,更应该是政府关心的事。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其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3. 多数决定规则

【答案】多数决定规划,是指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多数规则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多数决定规则可大幅度地降低决策成本,但也存在一些缺陷:①“多数剥削少数”;②投票“循环”现象,即投票过程细节安排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4. 理性决策

【答案】理性决策是指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问题,从而做出决策的过程。其不是依靠人的直觉或凭借个人经验所做出的决定。

理性决策的步骤如下:

(1)确定问题。找出实际情况同标准的偏差,研究发生问题的原因。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

(3)运用各种科学方法筛选出可行性方案,如通过系统分析法、模拟法等,确定一个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5. 模型方法

【答案】模型方法是指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模型方法在满足政策系统整体性的要求下,力求抓住本质、化繁为简,为处理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工具。

6. 成本效益分析

【答案】成本效益分析法,又称费用效果分析法,是规划与采购工程系统或设备的一种方法。它起源于二次大战后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这种方法广泛流行于各工业部门。在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被称为“政策运行成本”,它既包括直接的实际耗费,也包含间接的财富损失。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政策评价时,可借助于成本效用曲线,以成本为自变量,用x 表示,以效益为因变量,用y 表示,即横轴表示成本,纵轴表示效益。

7. 系统

【答案】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点,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是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从要素的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的矛盾统一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8. 精英决策模型

【答案】精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莫斯卡,德国的密歇尔斯等。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视为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所持的信念、价值观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掌握统治权的精英人物决定,并由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付诸实施,公共政策反应的是精英阶层的偏好、利益和价值选择。因此,精英分析模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代议制民主下各国决策的实际可能的情形。精英分析模型最大的启示是,公共政策并非集合大众的意见而形成,而是由社会上少数人所决定,尤其是在一些民主根基并不深厚的地方。政治精英的分析方法为比较政治研究及比较政策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精英决定公共政策,政府只是执行己经决定的政策,从这个角度来看,精英分析模型更多的强调了居社会少数的精英阶层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公共政策的公共原则,漠视了公众的社会利益。

二、简答题

9. 公共政策评价具有什么功能?

【答案】公共政策评价不仅是技术性的科学分析,而且也是一种政治和社会过程。政策评价

具有学术上及实务上的双重功能:一方面,政策评价的信息可以积累解决政策问题的社会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充分的政策信息,制定优良的政策方案。其在公共政策的全过程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提供政策运行的可靠信息,提升政策质量

政策评价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政策绩效进行评估,以指出政策达成目标的范围和程度,以及社会对此政策的需求和价值判断。事实上,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决策者规划得再完善,也难免会有瑕疵或预料之外的结果出现; 更何况几乎没有决策者能做到全面理性的规划。政策评价可提供相关的信息,作为决策者日后修正、完善政策的依据,逐渐提升政策质量。

(2)检查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公共政策在执行时往往会遇到政策方案不切合实际,以致执行困难的问题。假如政策评价的结果显示政策目标的设定不符合实际,则必须进行调整,重新形成政策问题,拟定政策目标。如果政策目标的设定不存在问题,而是政策执行出现缺失,就必须检视执行机构的工作流程、资源分配、执行者的意愿和态度、执行所运用的方法,并及时加以修正。

(3)作为提出政策建议和分配政策资源的依据

政策评价提供的相关信息是决定政策是否应该延续、调整或终止的依据,同时也是分配稀缺性政策资源的依据。只有通过政策评价,才能明确哪些资源配置是合理的、有效的,哪些资源配置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从而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和价值判断,重新分配有限的资源。

(4)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政策信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

政策评价可以向决策者、执行者、目标群体、社会公众等提供政策的相关信息,创造一个交流信息和发表建议的场所,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这有利于提高政策的认同度,推进政策的执行,减少阻力。

10.系统分析包含哪些最基本要求?

【答案】充分认识系统的特征,或许是坚持系统方法用于政策分析所遵循的相应原则的基础。国内不少学者把这些内容进一步概括,特别强调了系统方法应当符合三项基本要求:

(1)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依据整体性要求,首先要把系统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整体的性质与规律只存在于组成系统的那些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要素及其运动过程之中,各要素的孤立特征和活动的总和并不能反映系统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

(2)综合性

其包含着两层含义:

①不仅要看到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看到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的普遍联系,同时还要看到各要素与系统、环境的联系。简单地讲,要综合地认识到要素、系统与环境的各种关系。

②这些联系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各要素在变化,环境在变化,组成的系统也在变化。因此,应当从政策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