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617心理学基础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气质

【答案】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我们平时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也不能

2. 启发式

【答案】启发式是一种间题解决策略,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常用的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运用启发式。

3. 自陈测验

【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性格

【答案】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即后天形成的品格。如诚实、坚贞、奸诈、乖庆等可作善恶、好坏、是非等价值评价的心理品质。

二、简答题

5. 青春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有:

(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

(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在青春期的初期,由于个体生理特征的明显变化,个体有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明显增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青少年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3)独立意识

青少年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关爱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受,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所以,可以说青少年的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是儿童,而确认自己己经是成熟的个体。

6. 简述鲁利亚的大脑机能系统理论。

【答案】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它把大脑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1)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称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颖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3)第三机能系统,也称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它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 实现对运动的组织,制定运动的程序; 产生活动的意图,形成行为的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控制。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鲁利亚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脑功能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

7. 请简述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答案】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

(1)觉醒状态

即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

(2)组块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作为单位来测量。所谓组块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为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如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个数字、一个成语等。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组块可以提高记

忆的容量和效率。

(3)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加工深度越大,越易于短时记忆编码。

8. 简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关系。

【答案】(1)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三个结构,它们在记忆保存时间、记忆编码和记忆容量等方面均表现出差异。

①瞬时记忆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是人类记忆信总加工的第一个阶段,一般信息保存时间为0. 25~2秒钟,以物理特征编码,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容量较大。当信息受到注意,即得到识别,进入短时记忆,若没被注意则很快消失。

②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在一分钟以内的加工处理的记忆,是记忆系统的中间阶段,它保持时间约5秒~2分钟。一般以言语听觉形式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编码,其信息容量为

个组块。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被言语复述则转入长时记忆,而对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会随时间流逝衰退而被遗忘。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时间在1分钟以上,容量没有限度,信息来源多为短时记忆。信息是以意义方式编码,包括语义和表象编码,故又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贮存主要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容量是巨大的,所贮存的信急具有备用性特点,其信息不能提取和错误提取是由于受到干扰抑制所致。

(2)三者之间的关系

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认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记忆种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切配合的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记忆系统。

9. 简述长时记忆中的遗忘理论。

【答案】长时记忆中的遗忘理论主要有衰退理论、干扰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和压抑理论。 (1)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衰退理论接近于常识,但无法用实验来证明衰退理论,目前我们只能肯定:衰退是感觉记忆和维持性复述被阻断时的短时记忆信息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再现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3)提取失败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的。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舌尖现象”一一这种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

(4)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推出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太有损于自我。也就是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