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权利法案》第11条规定:“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这一规定体现了() A.对君主司法权的限制。 B.对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护。 C.《权利法案》的保守性。 D.维护司法公正的要求。
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因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1714年以后,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这表明,英国国王() A.逐步放弃行政权。 B.征税权受限制。 C.被迫交出财政权。 D.立法权被剥夺。
据美联社报道:围绕解决“财政悬崖”危机的问题,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于2012年12月18日提出一套代替方案(“B计划”),计划延长年收入百万美元以下家庭的所有现行税率。但这套备选方案提出不到24小时,白宫方面就于19日发表声明说,这套“B计划”即便获得国会通过,奥巴马也会否决它。上述材料表明美国() A.总统在国家立法方面起决定作用。 B.属于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立法权。 C.参众两院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D.联邦政府实行分权制衡,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
在2012年7月召开的“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上,美国要求出兵叙利亚,法德等国政府对此作出附议。假如类似的政府决策发生于一战前夕的时代,法德两国决策的程序是() A.德:首相经议会同意执行;法:总统直接决策执行。 B.德:议会直接通过;法:议会直接通过执行。 C.德:皇帝直接决策;法:总统提出,议会同意后执行。 D.德:皇帝提出,议会同意后执行;法:总统直接决策执行。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的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为英国创下一个惯例:首相遭议会反对时,首相就会引咎辞职。这一事件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