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829社会保障与社会学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互动
【答案】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2. 社会工作
【答案】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3.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
【答案】托马斯认为,人们在自觉的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阶段,即要对他所面对的情景做出解释,赋予这一既定情境以意义,他称此为“情境定义”。
4. 萨皮尔一沃尔夫假说
【答案】萨皮尔一沃尔夫假说是语言相对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种文化中的内容,只有用该文化中的语言才能得到充分表达; 另一层意思是,发源于某一文化中的概念,如果用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去讲,意思就会有所不同,至少在人们心目中唤起的意象不同,这也是可想而知的。
5.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答案】(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含义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流动主要是从动态的历史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调整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
6. 越轨行为
【答案】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
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7. 社会控制的度
【答案】社会控制的度,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行为限制的程度。
①社会控制度的只个维度:控制力度、控制刚度、控制网络致密度
②三者关系:力度、刚度、致密度既是社会控制度的三个维度,同时三者之间也应该有一个协调、祸合的关系。其中,力度和致密度是山社会预先规定的,刚度则是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
③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历史的角度、社会稳定的角度、社会成员自由程度的角度
④适度社会控制的意义
,其中第一个标准是定性标准,后两个标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标准(或称三个角度)
准是定量标准,可以建立一组社会指标体系,定量衡量社会稳定性和社会成员的自由程度,以判断社会控制是否适度。只有当社会控制的力度、刚度和控制网络的致密度都符合这三个标准时,整个控制体系才是适度的社会控制。
8. 社会组织
【答案】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力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二、简答题
9. 社会行为是如何受到制约的?
【答案】社会行为会受到制约,社会通过组织控制手段、制度控制手段和文化控制手段对社会行为形成制约。
(1)组织控制手段。现代社会发达的分工体系,将社会个体置于各种社会有机联系之中,人们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仟与义务,分属于不同的社会组织。组织控制的具体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组织权威,另一种是组织规章。
(2)制度控制手段。“制度”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强制性的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
(3)文化控制手段。文化中有一些人类共同遵从的准则和标准,这些准则和标准就是文化控
制手段。文化控制手段有两个主要特征:a. 非刚性:b. 广泛性。
10.试述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变动的几种生态(区位)过程。
【答案】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变动的生态过程包括:集中和分散:生态隔离(专门化):侵入和承继。
(1)集中和分散
①集中。任何城市都是集中过程的产物。伴随这一过程,人口及其活动聚集到特定地域。 人口及其活动的集中可以产生经济优越性和社会优越性,其中,经济优越性包括:
a. 集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b. 集中可以降低流通费用;
c. 集中有利于促进学习,刺激竞争;
d. 集中便于融资;
e. 集中便于提高管理效率。
②分散。分散是和集中相反的一种城市生态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城市人口及其活动分散到了郊区乃至远郊。
导致分散过程发生的原因包括:
a. 人日及活动的高度集聚,市区地价不断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流通成本的上升;
b. 集中带来了交通拥挤、堵塞,交通事故经常发生;
c. 人口和企业的过度集中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化;
d. 人口及其活动的过度集中导致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变得拥挤不堪;
e. 人口及其活动的高度集中还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犯罪等问题。
(2)生态隔离(专门化)
①生态隔离,是由城市生态学提出的,指城市里各人口集团的分隔过程,表现为城市居民根据种族、宗教、职业、生活习惯、文化水准、财富等差异,相似的人群各集聚于一个特定地区,与其他地区彼此分开,关系比较疏远,有的甚至存有歧视或敌对的态度。
,②“专门化”是指城市范围内某些特定地区被限于或集中了某种专业用途或特殊活动的现象。
现代城市常有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娱乐区、行政区等的划分,这就是明显地指定城市土地的各种专业用途。
(3)侵入和承继
①侵入
,是指一种人口集团或专门活动进入另一种人口集团或专门活动集中地域的过程。“侵入”侵
入过程是所有城市生态过程中最普遍的一种,其发生要经过各种阶段,遇到各种阻力、抵制,这种阻力和抵制既来自原先占有该地区的人口集团,也来自法律的或政策的限制,还有原先存在的土地使用类型的惯性等。
②承继
“继承”过程是随侵入过程的不断发生而出现的,随着一种新的人日团体或专门活动不断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