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鸦片战争,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两度战败,统治陷入了危机之中。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需要采取自救措施,洋务运动便应运而生。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来谋求军事自强,19世纪60年代,随着清政府海防意识的逐渐增强,创办了福州船政局,通过制造新式舰船来加强海防力量,并附设福州船政学堂。
从国内来看,福州船政局因技术被雇佣洋员垄断、洋员到期撤离两件事前后发生,使船政事业受到影响,因此洋务大臣们积极商议,从清政府手中争取派遣船政学堂学生向欧洲学习的机会,以此来改善军事人才匮乏的现状。从国外来看,欧洲军事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洋务大臣因与欧洲各国的交流最为密切,对欧洲军事教育最为了解,欧洲技术对洋务大臣们强烈的吸引使得英、法、德等国成为留学目的地,再加上法籍洋员日意格从中穿针引线得到了外国政府的支持,正是这些内外条件的共同作用促成了船政学堂的学生能够顺利留学欧洲。
在留学生被派出之前,以李鸿章、沈葆桢为首的洋务大臣认真遴选符合条件的留学人才,积极筹措留欧经费,审慎选定华洋监督。在这些准备活动结束后,留欧的学生分四批顺利地被派往英、法、德等国,主要学习海军驾驶、制造、矿务等专业。欧洲学校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这也使得中国学生在留学期间不仅拥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多数学生获得了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使得理论学习与专业操作相结合,达到了对所学专业的升华。
留欧学生回国后多服务于中国近代海军事业、科技制造业和教育事业,这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