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基于两步模拟的中英否定句心理加工过程

关键词:否定句;两步模拟假设;匹配/不匹配;第二语言

  摘要


语言作为思维的窗口一直以来得到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共同关注,而否定这一概念和语言现象也因其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和自身的结构特征得到了心理语言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在研究初期,否定理解被看作是单纯的语言符号的线性表征,但是命题符号表征理论由于无法很好解释事件本身所隐含的如空间、形状等信息,而得到来自具身认知框架下的经验模拟理论的挑战。在此理论之下,B. Kaup. 等人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得出了否定句的两步模拟假设。认为否定句理解经历了两个步骤:在理解初期读者将注意焦点集中在对被否定信息的经验模拟,之后转移注意,最终完成对句子实际状况的模拟。

本文基于两步模拟假设,通过两个2(句子类型:肯定、否定)×2(匹配关系)×3(时间间隔)的实验设计,采用句图匹配的实验范式,分别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含有对立谓词的否定句进行探测。实验1以汉语为材料的研究并没有探测到被否定状态和实际状态的优势效应,表明两步模拟不能解释汉语否定句的加工机制。实验2以英语为实验材料对被试的第二语言否定句进行加工研究,结果虽没有探测到显著的被否定和实际状态优势效应,但是发现了两个步骤加工的趋势。因此,本文得出结论:

对同样的否定概念,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人们在对其加工时采取不同的信息表征方式,体现出不同的加工特点。两步模拟假设或可以用来解释英文否定句的加工过程;但是汉语的否定句却不符合两步模拟假设。事实上,汉语的否定加工呈现出一步完成的特征,在理解的初期就达到了对句子实际状态的模拟,而被否定信息则没有被纳入表征之中。

本文进一步提出句子的加工和表征过程可能并不是单一的知觉符号的模拟仿真,而应该看成是融合了知觉和命题这两种表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