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50社会研究方法考研题库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问题的可行性

【答案】问题的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问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在许多情况下,越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创新性的研究问题,它所受到的主、客观限制往往也越多。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

2. 结构访问法

【答案】结构访问法是指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地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

结构访问法可分为当面访问法和电话访问法两种方式。

3. 探索性研究

【答案】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在下列两种情况中:

(1)当研究者准各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时:

(2)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同时,它还可以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4. 经验概括

【答案】经验概括是指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它是对一种由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者变量间关系的一般性阐述。它适用于所研究的整个一类变量,而不是其中的某一种具体情况。另外,经验概括所阐述的是整个一类变量的或然性,而非必然性。

5. 样本规模

【答案】样本规模又称为样本容量,它是指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确定样本规模也是每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统计学中通常以30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30个个案及以上)和小样本(30个个案以下)。

6. 李克特量表

【答案】李克特量表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或者“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反对”五类. 分别记为1, 2, 3, 4, 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二、思考与实践

7.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卞要特点又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

【答案】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

(1)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

实证主义强调把“社会现象”当作客观存在的“物”来看待,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实证研究者受到自然科学量化研究范式的影响,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学的要求,才具有价值。而社会学要取得进步,量化的测量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

(2)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

与实证范式相反,人文主义的解释范式是一种定性研究范式,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

①从本体论上看,定性研究范式假定人类行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它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和情感作用来完成一切认知。同时,人的行动也是社会取向的,“我”毕竟要走向“他人”。因此,人不仅通过自我来追求意义,同时也必须通过他人来赋予世界意义。

②从认识论上看,它强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只受知识内在理性原则的限制或是纯粹由理性推论而来,它是由主体的意识作用在日常生活世界不断与其他的人或事物的接触中,来建立可供沟通的知识。即知识的形成是经由“协商”的过程而来。因此,人们应从相互主体的立场,交换彼此的观点,并用来诊释行为的意义,进而建立日常生活中共识的规则或知识。

(3)实证主义方法论与人为主义方法论代表着观察和认识社会世界的两种不同视角。两者本身无优劣之分,都是进行社会学研究的传统范式和方法论。

8. 利用老师提供的调查数据,撰写一篇描述性报告。

【答案】(1)描述性报告着重于对所研究现象进行系统、全面的描述,这种措述既可以是定

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研究资料和结果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示某一现象的基本状况、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对于那些以弄清现状、找出特点为目的的描述性研究来说,这种报告是其表达结果的最适当的形式。

从撰写要求来看,描述性报告首先强调内容的广泛和详细,要求尽可能面面俱到。同时,它还十分看重描述的清晰性和全面性,力图给人以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2)依据以上原则,对老师提供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报告的撰写。

9. 简述纵向研究的定义与类型。

【答案】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1)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趋势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2)同期群研究又称做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相同,即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或年代相关。

(3)同组研究称为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研究时,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即第一次研究了这些人,以后每次再研究时,依旧还是找这些人作样本,无论这些人分散在哪里,都要一一找到进行研究。

10.到图书馆熟悉和查找社会学方面文献资料的方式和方法。

【答案】文献回顾的过程通常包括三项主要的工作任务:

(1)查找相关的文献

社会研究最主要的文献来源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①相关的著作;

②相关的论文;

③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档案材料。

(2)对文献进行选择

在选择阅读的文献时,可以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根据文献的相似性来选择。

文献中所研究的变量、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所使用的样本类型、所依据的理论框架与自己的研究越相似的越好,相似的方面越多的越好。

②根据发表的时间来选择。

这种选择近期研究的原则来源于科学的累积性质。一般来说,在其他方面的情况差不多时,时间越近的研究越有用。

③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中的学术影响以及是不是权威来选择。但是,最重要的实际上不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