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英语系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学位]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判断题

1. 从本质上说,《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是中国古代先民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的规律总结。

【答案】正确

【解析】《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2. 明清以来,公认的八大菜系是:鲁、川、粤、闽、苏、沪、湘、徽。

【答案】错误

【解析】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按各地饮食习惯和食物条件,形成各地不同的风味,即不同的菜系。通常分为“八大菜系”:鲁(山东菜)、川(四川菜)、粤(广东菜)、闽(福建菜)、苏(江苏菜,主要指淮扬菜)、浙(浙江菜)、皖(安徽菜)、湘(湖南菜)。

3.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答案】正确

【解析】“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答案】正确

【解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我国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作品,代表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共有305篇。

5. 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答案】正确

【解析】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从东汉时开始在山中建寺,到南北朝时全山寺庙己达200余所,隋唐时增至360余所。宋以后大为缩减,元明以后,喇嘛教渗入,到清代尚有寺庙122所,现仍存49所。规模大小各不相同,但都有专供文殊菩萨的“文殊殿”。

6. “八大山人”是清代八位著名的画家。

【答案】错误

【解析】“八大山人”是朱耷的号,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号“少陵野老”,明末朱耷号“八大山人”,唐代大诗人李白因生长于青莲乡而号“青莲居士”。

7. 黄鹤楼、岳阳楼、烟雨楼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答案】错误

【解析】“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湖北省武汉市)、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和滕王阁(江西省南昌市),分别建于长江、洞庭湖和赣江之岸,极湖光山色之胜,历代文人登临览胜,吟诗作赋,留下许多名篇。

8. 在古代文献中,“库”是指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

【答案】错误

【解析】有文物佐证的学校,迄今所知最早的时代是在商代,因为殷墟甲骨文里记载了殷商学校的名称,如庠、序、学、瞽宗等。从文献记载来看,大约“库”、“序”属于教育平民子弟的乡学。

9. 编钟是商周时期的重要乐器,用大小不同的铜钟来显示音质。

【答案】正确

【解析】编钟,商周(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乐器,在八音系统中属金,打击乐器,其特点是组合性、系列化,规模比较大,用大小不同的铜钟来显示音质。据文献记载,钟的数目为16枚。

10.汉语“文化”一词是从日本借来的。

【答案】错误

【解析】“文化”按照文献,最早出现在《周易·贲》里,书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应当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

二、填空题

11.北魏贾思姗所著的《_____》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答案】齐民要术

【解析】北魏时的贾思祝所著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学思想,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细作、保墒施肥的方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12._____是《马可·波罗游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石拱桥。

【答案】卢沟桥

【解析】卢沟桥是经《马可·波罗游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中国石拱桥,被称为“世界上最

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后来洋人都称它“马可·波罗桥”。

13.为了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古代创制了“_____”。

【答案】二十四节气

【解析】古人创制“二十四节气”的目的是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最早出现的是“二分”与“二至”,即春、秋分,冬、夏至。

14.唐朝僧人玄奖赴印度学习佛教经典,回国后口述成书的_____是当时中国了解西域和印度的一个重要窗口。

【答案】《大唐西域记》

【解析】玄类出家后在长安、成都等地遍访名师,为了了解佛学底蕴,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出关,取道西域,经葱岭,到达古印度境内,研习讲学,周游印度,历时19年,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载誉回国,主持佛经翻译,其所著《大唐西域记》详述亲所历见的各国风土人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不朽之作。

15._____,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夕,制作过程很复杂,有三十多道工序。

【答案】景泰蓝

【解析】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它的制作过程很复杂,有三十多道工序。先要制作铜胎,然后在铜胎上作画,即掐丝; 再在图案上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叫做点蓝。最后经高温烧后而凝结。烧好之后,还要细细打磨,再经镀金,一件景泰蓝制品就完成了。

16.长江流域的发源地是_____。

【答案】青海省唐古拉山

【解析】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山西南侧,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青海、西藏、四川、百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面积达180余万平方公里。

17.中国最早的类书是_____。

【答案】《皇览》

【解析】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它最早出现于魏文帝曹巫时期,那时的大臣把“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原书己失传,现只有辑本。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北堂朽钞》。

18.史书按照运用的体裁来分分为_____。

【答案】纪传体; 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

【解析】史学类别可以有两种分法:以其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大类:以其记述的内容来看,又可分为“正史”、“实录”、“制度史”、“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