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3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立报》

【答案】《立报》是由成舍我主办的一张4开小型报纸,于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刊。它实行精编方针,以较小的篇幅承载较多的内容,售价低廉,力求使读者“能读、必读、爱读”。由于有爱国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工作,((立报》也积极宣传抗日救亡。1937年抗战开始后,该报继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以“对内和平,对外抗战”为主张,积极报道各界救亡组织的活动,大力反映淞沪抗战的壮举,报道八路军战绩。1937年11月,由于日方对租界施加压力,该报被迫停刊。1938年4月,在香港复刊。

2. 英敛之

【答案】英敛之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出版家。1898年前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影响,开始评论国事,曾在澳门《知新报》上发表同情戊戊维新变法的文章。1902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兼任总理和编撰工作。以“开风气,墉民智,艳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办报宗旨,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义,定报名为“大公”。《大公报》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国外侵略。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名于时,深受读者爱重。辛亥革命胜利后,英敛之退隐北京香山,不问报事,潜心从事宗教、教育与慈善事业。

3. 《豉园文录外编》

【答案】《技园文录外编》是中国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1882年在香港出版,收录了王韬在《循环日报》、《近事汇编》等报刊上发表的部分政论文章,评述时政,宣传变法自强,写作上提出了“记事述情、自抒胸臆”的原则,影响广泛。其中的部分文章曾被当时的《万国公报》转载。王韬的政论观点是反帝爱国、提倡变法,文章不拘泥于形式,对后来时务文体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4. 中国近代报刊四要素

【答案】中国近代报刊四要素是指以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组成的中国近代报刊

第 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