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三年,笔者通过与多位高中地理教师访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传统高中地理作业存在诸多问题。2001年第八轮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正式启动,但是时至今日作业系统的改革依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且有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时作业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所以在此情况下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时作业设计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教育实验法、实践研究法。在阐释相关概念、了解研究现状、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高中地理课时作业的功能和设计原则、设计策略时大量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在分析高中地理作业现状,了解存在问题时使用了访谈法。本文中笔者通过设计高中地理课时作业,理论联系实践,并用实践研究过程来解释和验证理论,并通过相关教育教学实验和认识到高中地理课时作业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这两大优势。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此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第二部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作业’的概念,定义了“高中地理课时作业”的概念,并认识到高中地理课时作业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一个课时为单位,同时介绍了此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在阐述高中地理课时作业的功能的基础上,确定了高中地理课时作业设计时的相关原则,如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兴趣性原则等。第四部分,详细分析了高中地理课时作业的设计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包括高中地理课时作业的结构组成、题目类型选择、难度的把握、总量的控制、资料的收集等内容。第五部分,介绍了《陕西师大附中学生课时作业·地理必修Ⅰ》和《陕西师大附中学生课时作业·地理必修Ⅱ》设计的实践过程。第六部分,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和相关教学实验,分析了《陕西师大附中学生课时作业·地理必修Ⅰ》和《陕西师大附中学生课时作业·地理必修Ⅱ》设计的成功以及不足之处。
结论:进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时作业设计研究》有利于弥补传统作业不足,改变作业现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发展;有利于丰富地理教学论的理论框架,填补学科作业设计空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