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618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各占50%)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当今世界主要的媒体运行模式。

【答案】世界各国的报刊和广播电视在运作体制上有很大小同。报刊基本上只有私营和国有两种所有制形式。而广播电视却有私营、公营和国有三种所有制形式。就广播电视而言,目前世界上有三种运行体制: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美国的广播电视从一开始就是私营的。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 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财源。这一切决定了它们运作的商业化特点。

①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要赢利就要争取广告客户。那些大的广告客户即大企业、大银行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电视台的成败命运。因此,电视台必须倾向、迎合甚至自觉地代表那些大企业、大银行的利益。

②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电视台把节目播给观众看,然后把观众卖给广告商,,,这是美国电视台运作的基本规则。要争取广告,节目必须有相当的收视率; 收视率越高,那么广告客户越多,广告收费也越高。所以,收视率是美国电视台所有节目的第一生命。

③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美国各电视台娱乐性节目的比重大大高于严肃的时政节目。而且,新闻节目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一是爆炒政界、社会名流的绊闻案、暴力案。二是新闻的故事化倾向。新闻是以传播信息为主的,但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迎合普通观众的口味,美国电视新闻尽可能故事化,一批“基于事实”加上许多“合理想象,,的杂志性新闻纷纷出笼。

④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长期以来,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美国广播公司(ABC 、全美广播公司(NBC )有效地控制了美国70%以上的观众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家电视网进入观众市场,即福克斯广播公司CFBC 、派拉蒙广播公司(UPN )和时代华纳公司CWB )。这六大公司目前控制着全美90%左右的观众市场。这些大公司实力雄厚,人才荟萃,为追逐观众进行激烈竞争。所以,电视台节目不断创新,设备不断更新,从而使电视台节目丰富多彩,花样翻新,其中也不乏经典之作,也使得世界一些重大事件能迅速及时地报道出来。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行机制,卞要是在西欧和日本。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欧的20多个国家除卢森堡、英国外,电视业都是单‘的公营电视台。公营电视台既不像国营,也不像私

营,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公营电视台强调既非国家控制亦非商业媒介,强调对公众负责,以“由公众举办,为公众服务、受公众监督,,相标榜。实际上,大多数公营电视台和政府关系密切,常常反映政府的立场,可以称为半官方机构。但是在名义上,它们是独立自主的,不代表任何政治集团,不谋求商业利润,也不对政府负责。

经过近20年的变革,西欧和日本正式确立了公私兼顾的双轨制机制。公营台按原先的模式继续运作,私营台则以美国私营台的模式进行商业化运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营台和私营台的实力不相上下,而且都是大的电视公司之间的垄断竟争。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这在世界上尤其是在第三世界仍具广泛的代表性。这种体制的基本特点是:

①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在中国,长期以来,除了政府投资外,其他任何部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得在电视台投资或参股。2001年8月,中央、国务院主管部门发文允许国有企业对传媒业投资,但仅限于经营部门(广告发行),投资方不得干预编辑,也不能参加具体管理。

②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电视台的主要领导人是由党和政府任命的; 电视台的宣传报道方针必须和党的行动纲领、政府的施政纲领保持一致并经党和政府的批准。

③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在此前提下,要尽量满足观众对信息和娱乐等需求。

④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目前,部分入不敷出的电视台仍由地方政府拨款,保证电视台的运作。

2. 试论新闻传播公正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答案】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既要有倾向性,又要烙守公正的原则,必须从理论上搞清两者的关系。

(1)传播的倾向性必须建立在公正传播的基础上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是媒介与传播者取信于民、立足社会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掌握于不同社会集团的传播权,常赋予媒介一定的倾向性。以机关报身份存在的某些报刊,其立场与观点则更为鲜明与坚定。但所有这些立场、观点与倾向,都必须牢牢地构筑在可靠的公正性之上。否则,一个失信于民、为社会所不认同的媒介或媒介工作者,其倾向性无人会接受。

(2)公正传播是倾向性发挥效应的前提

公正性是倾向性借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倾向性得以发挥社会效应的前提。一个企图说服受众,企图以自己的倾向性影响社会公众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工作者,必须尊重媒介的公正性,以公正性为倾向性的前提。

(3)不公正的倾向性终将被否定

不公正的倾向性,是乏力与缺乏权威的。有的新闻报道,倾向性十分鲜明,但这种倾向性所持的事实和对事实的诊释不公正,或者对不同意见者不能给予公平争辩的机会,这种倾向性,不

能争取到认同者与支持者。

总之,新闻传播的倾向性与公正性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矛盾范畴,应在坚持公正性的前提下,表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

3. 简述当前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答案】当前世界新闻媒介发展巨大,中国新闻媒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主要体现为:

(1)制度架构—从人治走向法治

①建立新闻法: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20世纪末,中国大众传播法制化尚处在一个不够完善的过程之中,仅仅建立了一些有关大众传播的规则条款,但都不能涵盖立法的整个精神层面。

新闻立法将成为21世纪新闻传播的重要课题。新闻出版法规体系的建立,对中国法制化从人治转向法治将是一种巨大的促进。

②提升大众社会权利: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未来的大众传播法制化将从重义务轻权利转向权利义务并重。媒介应该享有法律保障的舆论监督权利; 大众应该享有法律保障的政策、信息的知晓权,隐私权,更正权,接近、使用媒体权等。

③建立理想的制度—大众传播真正从人治走向法治。

中国走向新闻法治,是大众传播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现实社会的积极走向。未来的大众传播法制化将要从重权力阶段转向重法律阶段,真正按照社会需求去立法、执法和守法。

(2)竞争格局—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

①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的特点

相对自由竞争阶段:从1978年到19%年的媒介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媒介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形式单一、过多地依赖行政或行业的特点。垄断竞争阶段:从1996年报团试点开始到21世纪,媒介竞争摈弃市场低级状态的粗放型特点,而代之以集中优势媒体,创造更高级的媒体形式—集团形式。

②从相对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的具体表现

出现跨行业联合。行业联合开始。多功能报纸依附主报产生,形成了同行业的集中和兼并。联合为跨地区兼并奠定基础。③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对现实的影响

这种集中对媒介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报业集团的出现有利于媒介从无序竞争逐步走向有序竞争。媒介以其雄厚的实力走向世界,并有效地和国外媒体展开竞争。

(3)媒体取向—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者为中心

传者为中心和受者为中心,代表了两种经济体制下的媒介运作方式。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传者的角色转化:传播者的社会角色的强制化、权威化特点逐渐减弱,服务特点逐渐加强。新闻传播者开始从“发号施令”者向服务者转化。

②受者的角色转化:受众开始被认为是新闻信息理所当然的“消费者”,享有知晓新闻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