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816环境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电动力修复法
【答案】电动力修复法是指将电极插入受污染的地下水及土壤区域,施加直流电,形成直流电场。污染物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迁移、电渗析流或电泳的方式离开土壤向两极迁移,最终富集在电极区得到集中处理或分离的环境修复方法。
2. 间接光解【答案】间接光解是指由其它化合物吸收光子生成多种活性物种,进而引发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光解反应能够使有机物结构发生不可逆转地改变,其对水环境有机污染物归趋有重要影响。光解过程主要有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间接光解又包含敏化光解和氧化光解。
3. 土壤环境容量
【答案】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指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不同土壤其环境容量是不同的,同一土壤对不同污染物的容量也是不同的,这涉及到土壤的净化能力。
4. 辐射逆温【答案】辐射逆温是指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而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近地面层的逆温以辐射逆温为主,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
二、简答题
5. 植物耐受重金属毒害的机制。
【答案】植物耐受金属毒害的机制是:
(1)植物耐金属毒害的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细胞壁钝化、跨膜运输减少、主动外排、区域化分布、螯合、合成逆境蛋白、产生乙烯等。
(2)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机制是通过诱导金属配体的合成,形成金属配体复合物,并在器官、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呈区域化分布。植物体内存在多种金属配体,主要包括有机酸(草酸、
组氨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氨基酸、植物螯合肽(
富半胱氨酸的寡肽)和植物金属硫蛋白
(3)金属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后,细胞内的金属即以非活性态存在,或形成金属配位复合体转运到叶泡中,降低原生质体中游离态金属的浓度,它们参与植物对金属的吸收、运输、积累和解毒过程。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非蛋白形态的
6. 简述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因素。
【答案】重金属从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属于二次污染问题. 不仅对于水生生态系统,
而且对于饮用水的供给都是很危险的。影响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有:
(1)盐浓度升高
碱金属或碱土金属能把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释放出来。这是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的主要途径。
(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
湖泊、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含有较多的好氧物质,使一定深度下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铁、锰等全部或部分溶解,被其吸附的或与之共存的重金属离子也被解析出来。
(3)降低
降低值
:的升高而降低。其原因既有离子的竞争吸附作值,使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溶解,的竞争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解析量。在一般情况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量随着反应体系
放的水体中,水中金属的浓度往往很高。
(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用,也有金属在低pH 条件下致使金属难溶盐类以及配合物的溶解等。因此,在受纳酸性废水排
天然或人为的配合剂使用量的增加,可使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配合物,有时这种配合物稳定度较大,可以溶解态形态存在,使重金属从固体颗粒上解吸下来。
除上述因素外,一些生物化学迁移过程也能引起金属的重新释放,从而引起重金属从沉积物中迁移到动、植物体内可能沿着食物链进一步富集,或者直接进入水体,或者通过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物进入水体。
7. 简述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区别。
【答案】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区别如下:
三、论述题8. 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介绍绿色化学的应用。
【答案】绿色化学的应用实例如下:(1)选用新合成原料提高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工业生产,多年来沿用丙酮一氰醇法。该生产工艺包括丙酮一氰醇合成、甲基丙烯酰胺硫酸盐合成、酯化、甲基丙烧酸甲酯回收提纯、酸性废水处理等多个步骤。其氰醇合成采用等物质的量的丙酮和氢氰酸在氢氧化钠溶液存在于
硫酸氰醇温度下进行氰化反应;在甲基丙烯酰胺硫酸盐的合成中,要用过量
害,而且整个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只有
(2)改变反应途径和条件
利用立体化学手性对映体的原理进行不对称合成,可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原子经济性。
(3)利用新催化剂提高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进而合成聚氨酯;也可用以生产丙二醇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等。利用钛硅沸石分子筛采用的氯醇法有明显的优越性。为催化剂,用过氧化氢直接氧化丙烯合成环氧丙烷的方法比原来进行水解反应。可见,该工艺要使用剧毒的氢氰酸和强腐蚀性的硫酸,对环境和人体都会产生毒
9. 讨论
【答案】
(1)图、图、图图、图、图的含义、画法以及区别。图的含义、画法及区别如下:
值下水环境中物质的浓度情况;一般
值的关系式,然后按照描述水环境物质浓度随是针对某一在不同
(2)图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不同下可以互相转化的系列物质,列出每一种成分与这些方程式画图。在涉及沉淀反应时可以确定沉淀区域及其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