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世界史题库

问题:

[单选]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谈话时说:“如果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问题:

[单选] 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问题:

[单选] 《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中写道:“罗斯福及其同僚期待美国从战争中崛起……他们要创建一种可以增进美国利益的世界秩序……美国不能再次规避大国的责任,而应该提供一种创建自由主义国家经济秩序--以自由贸易和稳定的货币汇率为基础--所必需的领导权。”在二战后初期,为“创建自由主义国家经济秩序”,美国倡导建立的组织有()。①世界贸易组织②关贸总协定③世界银行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②③④。

问题:

[单选]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问题:

[单选]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问题:

[单选] “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材料中肯尼迪评价的历史事件()。

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美苏争锋。直接导致德国分裂。是全面冷战中的局部“热战”。

问题:

[单选] 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统一的“世界国家”中,这种一体化能让整个人类协调一致,统~行动。这个“世界国家”的建立必须与以往的“统一帝国”的建立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以往“统一帝国”建立采用武力的方式,而“今天这个世界上,武力统一世界的尝试,只能自取灭亡”。由此看来,汤因比认为()。①“世界国家”的建立依赖于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②克服全球性危机只能依靠和平而非武力方式③“世界国家”的建立使世界各国能获得均衡利益④“世界国家”从本质上和传统民族国家没有区别

①②。①②③。①④。①②④。

问题:

[单选]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和服务的国际流通。经济全球化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经济利益失衡。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是一样的。

问题:

[单选] 20世纪60年代初,某一国际组织成立宣言中指出:“坚持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非集团的原则,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当时中国处理与该组织关系的原则是()。

求同存异,团结多数。勇于担当,敢于领导。重视联系,保持合作。权衡利弊,保持中立。

问题:

[单选] 有学者指出:各国在经济一体的初始阶段都能够享受到极大的增长效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取决于各组织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速度和深度。下列最能顺应这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应是()。

欧洲联盟。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