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问题:

[单选] 1757年,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而十三行则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渠道,此为“行商制度”。行商制度最早可能废止于()

《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问题:

[单选] 明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日“请开市舶,易私贩(走私商)为公贩(合法商人)”。同年,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这表明()

A.封建经济已经具有开放性。B.“海禁”政策在当时已无积极意义。C.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D.当时政府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问题:

[单选] 乾隆后期谕旨中提到英国:“在西洋诸国中较强悍,且闻向在海洋有劫掠各国商船之事”。对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等要求,谕旨指出:“如此非分于求,究其心怀叵测,不可不留心筹计„„因思各省海疆,最为紧要。”据此推断乾隆帝()

A.以天朝观念应对英国人。B.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C.认清了英国通商的本质。D.对与英国交往有所警觉。

问题:

[单选] 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A.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问题:

[单选] 1793年,英政府派乔治·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使团提交的礼品清单有天体仪、地球仪、座钟、气象仪、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及军舰模型等。对礼单的解读正确的是()

A.礼单包括天文仪器,是为了迎合中国重视历法的传统。B.为了麻痹中国,礼物隐藏了英国最新科学技术。C.枪炮、军舰模型等,展示了世界第二海军强国的实力。D.当时中国地理科学先进,英国地球仪制作落后。

问题:

[单选] 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澳门管理。B.取消外交活动。C.严控中外接触。D.禁止海外贸易。

问题:

[单选] “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类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动人们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这种描述最有可能是()

A.空想社会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进化理论。D.启蒙思想。E.工人运动的兴起。

问题:

[单选] 1906年日本某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对该文章的介绍为“此《宣言》作为一工人组织的纲领发表的。该组织起初纯粹是德国工人团体,后来为国际工人团体。而在1848年以前的欧洲政治条件下必然是秘密的团体。”该宣言是()

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共产党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

问题:

[单选] 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