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问题:

[单选] 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卜辞说明()

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

问题:

[单选] 封建统治者认为“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也认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下列政策和措施与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的相冲突的是()

商人出不得乘车马,入不得住豪宅。商人及其子嗣不得入仕为官。盐铁官营。工商立国。

问题:

[单选] 《吕氏春秋》有言:“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选项与题中所述“事末”相关的是()

A.“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B.“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C.“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D.“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问题:

[单选] 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这说明()

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问题:

[单选] 汉武帝时期,“各吏争市,盐价腾贵,私贩乘机牟利,官盐滞销,盐利收入,几不敷其费用”,“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又置均输(负责转运)、盐铁官”。这表明汉武帝盐铁官营实施之初()

A.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B.导致市场混乱。C.调节了区域间的不平衡。D.削弱了王国势力。

问题:

[单选] 明中期后,政府在福建漳州征收加增饷,“加增饷者,东洋吕宋(即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船税与货物税)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追银百五十两,谓之加征。”加增饷征收反映了当时()

A.赋役货币化政策成效日益显著。B.朝贡贸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C.西方对华货物销售呈滞销状态。D.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问题:

[单选]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贾谊指出,国家掌握货币,“钱轻(购买力低)则以术敛之,重(购买力高)则以术散之”,“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有余)”,“„„官富实而末民(工商业经营者)困。”贾谊的论述,说明()

政府既抑商又利用商业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政府通过重农抑商政策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政府鼓励商业流通收取商业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问题:

[单选]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这反映出作者主张通过重农来()

A.维护农民的利益。B.维护社会的稳定。C.维护经济的发展。D.维护国家的统一。

问题:

[单选] 明代以及清代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如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

A.完全开放民间贸易。B.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C.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D.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