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问题:

[单选]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

问题:

[单选]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

问题:

[单选]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此工具名称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

问题:

[单选] 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A.青铜。B.骨头。C.铁。D.钢。

问题:

[单选]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牛耕技术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汉代画像砖上绘有二牛一人耕地的场景。B.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C.《齐民要术》写道:“赵过始为牛耕”。D.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认为曲辕犁是古代牛耕技术成熟的标志。

问题:

[单选] 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时农作物平均每亩产量约1.5石,而宋代平均每亩产量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论种茶、种棉、种植甘蔗、栽桑养蚕均产量高于唐,生产分工也很仔细。而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宋朝较唐朝农业更发达的原因主要()①宋朝政府注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引进②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工具的改进③宋朝税收制度和土地制度的调整④宋朝社会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苦

①②③④。①②④。①②③。①③④。

问题:

[单选]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的最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耜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

问题:

[单选] 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gǔ)汲引之利,为万倾生成之惠”,他所描述的工具是()

A.翻车。B.筒车。C.水排。D.风力水车。

问题:

[单选] 战国时,郑国在秦国修好郑国渠后,使秦国关中变为沃野,秦国日益昌盛,逐渐统一六国。这表明()

A.秦国完成统一主要靠兴修水利。B.兴修水利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C.郑国在秦统一过程中应记首功。D.当时各国都比较重视兴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