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该作品可能是()

A.《老人与海》。B.《等待戈多》。C.《苹果车》。D.《人间喜剧》。

问题:

[单选]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问题:

[单选]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如同向水中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以“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反映的是()

A.“大同社会”的理想。B.宗法观念。C.“三纲五常”的原则。D.分封制度。

问题:

[单选] 罗马法的发展受过希腊哲学的影响,但问题在于,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舍弃纯理论的要求而致力于满足实际的需要。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在确定人的行为能力是以划一的年龄还是根据具体人的智力发育程度作标准,是否要建立时效制度修正“权利胜于事实”的一般原则等问题上,罗马法都是采取从实际出发的态度。这表明罗马法()

A.重理论轻实际。B.重实际轻理论。C.实际与理论并重。D.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

问题:

[单选]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问题:

[单选] 中日复交谈判时谈到钓鱼岛问题。日本首相说:“借这个机会我想问一下贵方对尖阁列岛(钓鱼岛)的态度如何?”周恩来总理说:“这个问题我这次不想谈,现在谈没有好处。”田中说:“好!不再谈了,以后再说。”这说明()

A.钓鱼岛自古是中国领土。B.钓鱼岛存在领土主权争议。C.日本坚持钓鱼岛的主权。D.钓鱼岛地区可以共同开发。

问题:

[单选] 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大连人刘长春逃离伪“满洲国”于1932年成功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据其日记记载:“七月二十九日。四时抵达洛杉矶码头。侨胞数千来作热烈欢迎„„由美国警察机器脚踏车队领导保护,行人车马,为之驻足。”次日,“二时半,世界运动会(奥运会)开幕,巍巍中华以第八位入席„„国旗飘处,观众莫不表示欢迎。”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于美中结成盟国、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B.当时中国人可在上海观看奥运会电视转播。C.作为中华民国奥运选手出征打破日本阴谋。D.奥运会刺激美国经济迅速增长。

问题:

[单选] 明朝中后期,瓷器的生产多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在制瓷中心景德镇有“形器走天下”之说。这充分说明了()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景德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景德镇瓷器天下无双。

问题:

[单选] 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B.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问题:

[单选] 针对早期的殖民扩张,《泰晤士报》曾评述某公司: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据此可知,该公司()

A.是国际垄断组织。B.专门负责对外殖民扩张。C.属于殖民统治机构。D.垄断贸易并协助殖民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