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问题:
[单选]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与此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时的时代,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威胁,经济文化落后。B.付出的代价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面临冷战威胁,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问题:
[单选]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表明英国()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渡过经济危机。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问题:
[单选] 1925年到1929年,德、法、比等国的关税分别提高了29%、38%和50%,1930年美国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约40%。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各国提高关税的结果()
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和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各国对外贸易趋于平衡。促进世界贸易趋于稳定。加剧世界经济大危机。
问题:
[单选] 《纽约时报100年》中记载,“有时他(指罗斯福总统)又像社会改革家,甚至像一个工运鼓动家,告诉煤商们,如果他们不将自己的企业打理得井然有序,那么共产主义就会将一个‘日益衰弱’的工业所剩下的一切都摧毁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斯福代表工人阶级利益。B.苏联在美苏对抗中处于优势。C.盲目竞争和劳资纠纷危及资本主义发展。D.新政严重侵害垄断资本家的利益。
问题:
[单选]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说:“漠不关心他人的自私自利行为,乃是十分糟糕的道德表现;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也是十分糟糕的。”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实行货币升值②兴办公共工程③保护劳工权利④恢复农业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问题:
[单选] 剑桥大学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B.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D.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问题:
[单选] “您(指罗斯福)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我们所面临的弊端”即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被诸多国家所借鉴。“合理的实验”即国家干预经济。
问题:
[单选] 罗斯福新政实施时,曾有美国人说这是法西斯主义,也有美国人说这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此观点()
A.片面:实行了计划经济模式,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未改变。B.正确: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经济干预与控制,实行了计划经济模式。C.错误: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经济干预与控制,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未改变。D.正确: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虽未改变,但助长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问题:
[单选] 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其《世界经济的历史与展望》中统计:“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资本主义工业国占76%,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32%;社会主义苏联占19%;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仅占5%。”对形成上述统计数据的原因认识不正确的是()
A.殖民掠夺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B.斯大林模式加快了苏联工业化进程。C.罗斯福新政保障了美国的优势。D.自由放任主义维持了西方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