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

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D.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

问题:

[单选] 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A.文明史观。B.整体史观。C.近代化史观。D.唯物史观。

问题:

[单选] 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1)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2)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的吗?’(3)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应该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

对古代制度要加以区别的否定。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基本不相信存在过去的事物。对旧事物持怀疑、质疑的态度。

问题:

[单选]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

问题:

[单选]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问题:

[单选] 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问题:

[单选]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问题:

[单选] 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问题:

[单选]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问题:

[单选] 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可见,唐朝御史台()

A.职能广泛,地位重要。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C.属于中央司法机构。D.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