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垄断组织的推动。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问题:
[单选] 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谈及苏联(俄)历史上的某次饥荒时,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造成饥荒的原因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运动。
问题:
[单选] 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专制主义。C.事君以忠。D.尊君敬祖。
问题:
[单选] 《蒋介石日记》中写道:1938年2月6日,“《抵御外侮与民族复兴》一篇演讲词发表后,敌必对我恨之入骨髓。彼梦想我屈膝之意可以休乎?”由此可以看出()
A.日本全面侵华阶段蒋介石积极抗战的思想。B.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抱有幻想。C.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D.蒋介石以中国抗战和民族复兴的领袖自居。
问题:
[单选] 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A.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B.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问题:
[单选]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说:“革命胜利后,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使国家实现工业化,国营经济不断壮大,待条件成熟后,再采取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材料主要表明()
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势在必行。B.社会主义革命正在进行。C.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长期过程。D.社会主义改造出现过快现象。
问题:
[单选]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摘自凌志军《交锋》)基辛格此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问题:
[单选] 从雅典民主所处的时代来说,雅典民主制的真正缺陷是()
A.把外邦人、奴隶等排除在外。B.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运作。C.小国寡民,狭隘的城邦体制。D.仅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问题:
[单选]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均由私人投资修建;欧洲大陆国家的铁路或由国家负责投资兴建,或由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而后逐渐转移到国家手中。这说明欧洲大陆()
A.钢铁工业发展迅速。B.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C.政府扶植工业革命。D.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问题:
[单选] 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次。进入21世纪后,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的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
A.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B.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差距。C.全球化日益加深国人对世界认识趋于理性。D.发展中国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正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