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幼儿期(1~3岁)脑电图的演变规律是()。
后头部脑波基本节律由快变慢。后头部脑波的波幅逐渐增高。后头部脑波节律阻滞现象趋于明显。3岁左右后头部的基本节律是3~4Hz。不同个体基本脑波的差异显著。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进行剥夺睡眠诱发时,一般成人需连续剥夺睡眠()。
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对昏迷病人进行刺激,脑电图表现是()。
阵发性高波幅慢波节律暴发。广泛周期性波。暴发-抑制图形。低电压。间断节律性δ活动。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暴发-抑制脑电图波形通常不见于()。
严重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婴儿癫痫性脑病。麻醉状态。临终状态。代谢性脑病。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有关10-20电极放置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在矢状位上以鼻根和枕后粗隆为基准。在冠状位以双耳垂为基准。标准安放包括21个电极准确位置。电极安放点代表大脑的各个不同解剖部位。包括额、中央、顶中线部位。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患者的发作表现为眼睑和眼球阵挛性运动,眼球强直性偏转,并伴有面部、口唇运动,患者突然失语。最可能的发作起始部位是()。
枕叶。颞叶内侧。额叶。颞叶新皮层。枕叶皮层。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有关脑电图导联组合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
不少于8导。尽量用国际10~20系统中的全部电极。只采用参考导联法记录和显示。明确标明电极的导联方式。导联排列上遵循从前向后,先内后外,先左后右。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过度换气引起脑电图改变的最直接原因是()。
呼吸性酸中毒。低碳酸血症。二氧化碳分压增高。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在患者出现胃气上升感之后3秒,EEG可见F8、T4出现6Hz的θ节律,波幅渐增,逐渐演变为尖波节律,4秒后有吞咽伪差混入,约50秒左右发作结束,此描述提示发作可能起源于()。
颞叶新皮层。颞叶内侧。Rolandic区。枕区。起源不明确。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下列哪个部位的电极出现肌电位差的可能性最小?()
前颞电极。额部电极。中线电极。中颞电极。蝶骨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