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2009年高考过后,重庆等地引发了一场“少数民族认定之争”。被包括何业大、田家雄在内的巫山籍考生家长认为,他们选择更改孩子民族成分的一个原因是:巫山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巴东与建始均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下辖县。而国家有关部门认为他们不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认定的依据是()
民族的四个特征。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民族的种族和血统。
问题:
[单选] 小薇为自己的手机设置了一段彩铃:“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歌词的寓意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问题:
[单选] 当“藏独”分子抢夺北京奥运火炬的照片出现在中国民众眼前时,震惊和愤怒成了许多人当时共同的感受,人们纷纷谴责这一野蛮行径。这表明中华民族有()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少。共同心理素质。
问题:
[单选]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大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表明()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②③④。
问题:
[单选] 内蒙古自治区60年来的成就说明:必须把坚持发展做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一说法的理论依据是()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就不会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问题:
[单选]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新疆自治区始终坚持把民族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类少数民族人才,加快各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新疆优先发展民族教育表明()
我国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我国把少数民族在发展文化方面享有的平等权利落到实处。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是当前做好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问题:
[单选] 下列关于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民族是靠血统凝聚而成的。B、美国民族是靠血统凝聚而成的。C、欧洲民族是靠血统凝聚而成的。D、中国民族是靠血统凝聚而成的。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阅读上述材料,最能概括其中心旨意的说法是()
A.自晚清开始,中国已进入宪政时期。中国宪法多变,有历史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宪法变动,和过去的变动完全不同。宪政必须具备道德哲学和政治科学的双重精神,仅有一部宪法并不意味着宪政制度的确立。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下列有关宪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宪政制度的两大核心目标是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宪法就是一张写满文字的纸。宪法是一份公民和政府都必须遵守的政治契约。政治制度的设计本质上就是一种立宪的选择。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要使宪政制度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当务之急是()
A.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创设宪政的具体制度。宣传宪法知识。维护宪法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