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治学题库>政治学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联系到中国实际,宪政制度的实行还有若干外部条件的局限。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当前的国家权力仍然过于强大。宪法总是处在变动之中。市民社会还相对弱小。宪政传统缺乏。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下列关于宪政和民主、共和关系的说法中,最恰当的是()

A.三者在现代政体中是同等重要的。宪政优先于民主、共和。宪政排斥民主,认同共和。宪政认同民主,排斥共和。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2003年8月,因建F市电厂,当地企业主储怀刚的修造厂被拆迁。储要求获得拆迁补偿额200万元,被拒绝。3个月后,F市颍泉区法院根据储要求的补偿额推定其犯有“偷税罪”,判处储有期徒刑5年,罚金30万元。储不服,提起上诉。F市中院认为原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遂裁定将该案发回重审。2004年6月,颍泉区法院再次审理该案,仍以偷税罪判处储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处罚金20万元。储仍不服,第二次提起上诉。8月27日,F市中院开庭审理此案。9月上旬某日,储父至中院打探判决结果,无意中在空无一人的合议庭办公室内发现关于储案的无罪判决书。储父遂将判决书拿出法院并作了复印,拍照,后送回原处。然而,这份判决书却至今未能生效、执行。2004年10月26日,F市委政法委向阜阳中院发出一份特殊文件。文件称,市委政法委认为如对储怀刚宣告无罪,将对FY的稳定、电厂的建设及处理善后工作带来困难。故经请示市委有关领导同意,要求中院将该案发回颍泉区人民法院重审,并在原量刑3年零6个月的基础上,再从轻处罚或适用缓刑。3天后,F市中院作出裁定,将该案重又发回颍泉区法院重审。颍泉区法院第三次作出判决,以偷税罪判处储怀刚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0万元。储怀刚仍不服,第三次提出上诉。2005年1月11日,F市中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就这样,同样的罪名,同样的证据,同样的当事人,F市两级法院分别作出了4次判决和2次裁定。在这个过程当中,F市中院作出的那份并无不当的“无罪”判决无疾而终。据透露,在对储作出无罪判决后,F市中院负责人接到市委政法委电话,称经市领导研究决定,不能判储无罪,应发回颍泉区法院重审,该负责人当即表示,这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然而迫于压力,F市中院还是作了妥协,但为了规避责任,特意要求政法委就此发文。事发后,对F市委政法委干预F市中院的司法活动有不同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其它任何单位、个人的干涉。因而该市委政法委对法院在办案过程中的干涉是不合法的。在我国,执政党可以干预司法。从政治稳定的大局出发,这种干预是允许的。政法委是法院的直接上级,干预合理合法。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2003年8月,因建F市电厂,当地企业主储怀刚的修造厂被拆迁。储要求获得拆迁补偿额200万元,被拒绝。3个月后,F市颍泉区法院根据储要求的补偿额推定其犯有“偷税罪”,判处储有期徒刑5年,罚金30万元。储不服,提起上诉。F市中院认为原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遂裁定将该案发回重审。2004年6月,颍泉区法院再次审理该案,仍以偷税罪判处储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处罚金20万元。储仍不服,第二次提起上诉。8月27日,F市中院开庭审理此案。9月上旬某日,储父至中院打探判决结果,无意中在空无一人的合议庭办公室内发现关于储案的无罪判决书。储父遂将判决书拿出法院并作了复印,拍照,后送回原处。然而,这份判决书却至今未能生效、执行。2004年10月26日,F市委政法委向阜阳中院发出一份特殊文件。文件称,市委政法委认为如对储怀刚宣告无罪,将对FY的稳定、电厂的建设及处理善后工作带来困难。故经请示市委有关领导同意,要求中院将该案发回颍泉区人民法院重审,并在原量刑3年零6个月的基础上,再从轻处罚或适用缓刑。3天后,F市中院作出裁定,将该案重又发回颍泉区法院重审。颍泉区法院第三次作出判决,以偷税罪判处储怀刚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0万元。储怀刚仍不服,第三次提出上诉。2005年1月11日,F市中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就这样,同样的罪名,同样的证据,同样的当事人,F市两级法院分别作出了4次判决和2次裁定。在这个过程当中,F市中院作出的那份并无不当的“无罪”判决无疾而终。据透露,在对储作出无罪判决后,F市中院负责人接到市委政法委电话,称经市领导研究决定,不能判储无罪,应发回颍泉区法院重审,该负责人当即表示,这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然而迫于压力,F市中院还是作了妥协,但为了规避责任,特意要求政法委就此发文。对F市中院屈从于市委政法委的压力,人们也有不同评价。下列关于事实与价值的说法中,最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观点是()

A.这种妥协无可奈何,不应苛求法院。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司法机关很大程度上存在对党政机关的种种依附关系,比如在财政、人事等方面。这使得党政机关强行介入司法过程中时,法院往往很难坚持正义。从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角度看,这种妥协无论怎样无奈,仍是一种违法行为。法院接受执政党的领导,不能称为妥协。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2003年8月,因建F市电厂,当地企业主储怀刚的修造厂被拆迁。储要求获得拆迁补偿额200万元,被拒绝。3个月后,F市颍泉区法院根据储要求的补偿额推定其犯有“偷税罪”,判处储有期徒刑5年,罚金30万元。储不服,提起上诉。F市中院认为原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遂裁定将该案发回重审。2004年6月,颍泉区法院再次审理该案,仍以偷税罪判处储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处罚金20万元。储仍不服,第二次提起上诉。8月27日,F市中院开庭审理此案。9月上旬某日,储父至中院打探判决结果,无意中在空无一人的合议庭办公室内发现关于储案的无罪判决书。储父遂将判决书拿出法院并作了复印,拍照,后送回原处。然而,这份判决书却至今未能生效、执行。2004年10月26日,F市委政法委向阜阳中院发出一份特殊文件。文件称,市委政法委认为如对储怀刚宣告无罪,将对FY的稳定、电厂的建设及处理善后工作带来困难。故经请示市委有关领导同意,要求中院将该案发回颍泉区人民法院重审,并在原量刑3年零6个月的基础上,再从轻处罚或适用缓刑。3天后,F市中院作出裁定,将该案重又发回颍泉区法院重审。颍泉区法院第三次作出判决,以偷税罪判处储怀刚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0万元。储怀刚仍不服,第三次提出上诉。2005年1月11日,F市中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就这样,同样的罪名,同样的证据,同样的当事人,F市两级法院分别作出了4次判决和2次裁定。在这个过程当中,F市中院作出的那份并无不当的“无罪”判决无疾而终。据透露,在对储作出无罪判决后,F市中院负责人接到市委政法委电话,称经市领导研究决定,不能判储无罪,应发回颍泉区法院重审,该负责人当即表示,这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然而迫于压力,F市中院还是作了妥协,但为了规避责任,特意要求政法委就此发文。要改变材料所显示的这种不良状况,必须对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进行改革。下列有关司法改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宪政框架中落实司法机关的地位。在国情和实践需要的基础上推行合宪性审查。建立制度使法院有权通过司法程序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取消政法委。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2003年8月,因建F市电厂,当地企业主储怀刚的修造厂被拆迁。储要求获得拆迁补偿额200万元,被拒绝。3个月后,F市颍泉区法院根据储要求的补偿额推定其犯有“偷税罪”,判处储有期徒刑5年,罚金30万元。储不服,提起上诉。F市中院认为原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遂裁定将该案发回重审。2004年6月,颍泉区法院再次审理该案,仍以偷税罪判处储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处罚金20万元。储仍不服,第二次提起上诉。8月27日,F市中院开庭审理此案。9月上旬某日,储父至中院打探判决结果,无意中在空无一人的合议庭办公室内发现关于储案的无罪判决书。储父遂将判决书拿出法院并作了复印,拍照,后送回原处。然而,这份判决书却至今未能生效、执行。2004年10月26日,F市委政法委向阜阳中院发出一份特殊文件。文件称,市委政法委认为如对储怀刚宣告无罪,将对FY的稳定、电厂的建设及处理善后工作带来困难。故经请示市委有关领导同意,要求中院将该案发回颍泉区人民法院重审,并在原量刑3年零6个月的基础上,再从轻处罚或适用缓刑。3天后,F市中院作出裁定,将该案重又发回颍泉区法院重审。颍泉区法院第三次作出判决,以偷税罪判处储怀刚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0万元。储怀刚仍不服,第三次提出上诉。2005年1月11日,F市中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就这样,同样的罪名,同样的证据,同样的当事人,F市两级法院分别作出了4次判决和2次裁定。在这个过程当中,F市中院作出的那份并无不当的“无罪”判决无疾而终。据透露,在对储作出无罪判决后,F市中院负责人接到市委政法委电话,称经市领导研究决定,不能判储无罪,应发回颍泉区法院重审,该负责人当即表示,这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然而迫于压力,F市中院还是作了妥协,但为了规避责任,特意要求政法委就此发文。在中国国情下,要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要改变现行司法与行政区重叠的制度,重新设置法院体系和安排司法区。要改变司法机关人事和财政由同级政府支配和管理的体制,变横向的资源供给关系为纵向的供给关系。只能全盘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司法独立制度。必须建立整套制度规则以确保政府依法行政观念。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2003年8月,因建F市电厂,当地企业主储怀刚的修造厂被拆迁。储要求获得拆迁补偿额200万元,被拒绝。3个月后,F市颍泉区法院根据储要求的补偿额推定其犯有“偷税罪”,判处储有期徒刑5年,罚金30万元。储不服,提起上诉。F市中院认为原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遂裁定将该案发回重审。2004年6月,颍泉区法院再次审理该案,仍以偷税罪判处储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处罚金20万元。储仍不服,第二次提起上诉。8月27日,F市中院开庭审理此案。9月上旬某日,储父至中院打探判决结果,无意中在空无一人的合议庭办公室内发现关于储案的无罪判决书。储父遂将判决书拿出法院并作了复印,拍照,后送回原处。然而,这份判决书却至今未能生效、执行。2004年10月26日,F市委政法委向阜阳中院发出一份特殊文件。文件称,市委政法委认为如对储怀刚宣告无罪,将对FY的稳定、电厂的建设及处理善后工作带来困难。故经请示市委有关领导同意,要求中院将该案发回颍泉区人民法院重审,并在原量刑3年零6个月的基础上,再从轻处罚或适用缓刑。3天后,F市中院作出裁定,将该案重又发回颍泉区法院重审。颍泉区法院第三次作出判决,以偷税罪判处储怀刚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0万元。储怀刚仍不服,第三次提出上诉。2005年1月11日,F市中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就这样,同样的罪名,同样的证据,同样的当事人,F市两级法院分别作出了4次判决和2次裁定。在这个过程当中,F市中院作出的那份并无不当的“无罪”判决无疾而终。据透露,在对储作出无罪判决后,F市中院负责人接到市委政法委电话,称经市领导研究决定,不能判储无罪,应发回颍泉区法院重审,该负责人当即表示,这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然而迫于压力,F市中院还是作了妥协,但为了规避责任,特意要求政法委就此发文。要实现党政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进一步分离,使宪政制度得到进一步的确立。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必须为公共权力的设立、获取、行使和监督制定一整套规范,把国家治理纳入制度框架。公民权利不仅要在宪法条文上体现,更要通过规则的实施来落实和保障。道德观念和正义原则构成宪政的全部。执政党的活动也应限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之中。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近20年来,“福利国家的危机”一直是热门的话题。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给福利国家造成的压力和高福利对劳动道德的威胁。对此,西方的一些福利国家分别采取了改革的措施。最先放弃福利国家理念的是美国,自“里根主义”以来,除了养老保障以外,美国在其他一些社会福利和救济项目中都尝试着实现“为工作而福利”。 在经济政策方面,1980年上台的里根政府也改变了传统的政府干预主张,将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看作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发的根源,于是反其道而行之,代之以对供应方面的关注,加强货币政策的地位,实行减税制度,从而带领美国经济摆脱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带来了战后第二个最长的持续繁荣时期。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英国。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政府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改革。 在其执政后期,还全面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实行分摊保险金制度,使得政府干预的范围越来越小,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大。与英美改革同步,西方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削减社会福利,“福利国家”对国民的福利关照大大缩小。通过一系列改革,国家偏向了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全面维护。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如里根政府后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出现了空前的财政和贸易赤字。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新上台的中左派政府在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政策变化。面对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风险,部分西方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将货币和必须物品、服务分配给公民的制度和政策,而这个分配不建立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这表明()

A.福利国家出现。政府干预经济。新自由主义兴起。新公共管理运动登台。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近20年来,“福利国家的危机”一直是热门的话题。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给福利国家造成的压力和高福利对劳动道德的威胁。对此,西方的一些福利国家分别采取了改革的措施。最先放弃福利国家理念的是美国,自“里根主义”以来,除了养老保障以外,美国在其他一些社会福利和救济项目中都尝试着实现“为工作而福利”。 在经济政策方面,1980年上台的里根政府也改变了传统的政府干预主张,将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看作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发的根源,于是反其道而行之,代之以对供应方面的关注,加强货币政策的地位,实行减税制度,从而带领美国经济摆脱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带来了战后第二个最长的持续繁荣时期。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英国。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政府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改革。 在其执政后期,还全面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实行分摊保险金制度,使得政府干预的范围越来越小,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大。与英美改革同步,西方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削减社会福利,“福利国家”对国民的福利关照大大缩小。通过一系列改革,国家偏向了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全面维护。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如里根政府后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出现了空前的财政和贸易赤字。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新上台的中左派政府在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政策变化。西方国家的福利体制逐步确立,主要是在()

A.二战以后。一战以后。20世纪70年代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近20年来,“福利国家的危机”一直是热门的话题。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给福利国家造成的压力和高福利对劳动道德的威胁。对此,西方的一些福利国家分别采取了改革的措施。最先放弃福利国家理念的是美国,自“里根主义”以来,除了养老保障以外,美国在其他一些社会福利和救济项目中都尝试着实现“为工作而福利”。 在经济政策方面,1980年上台的里根政府也改变了传统的政府干预主张,将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看作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发的根源,于是反其道而行之,代之以对供应方面的关注,加强货币政策的地位,实行减税制度,从而带领美国经济摆脱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带来了战后第二个最长的持续繁荣时期。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英国。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政府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改革。 在其执政后期,还全面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实行分摊保险金制度,使得政府干预的范围越来越小,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大。与英美改革同步,西方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削减社会福利,“福利国家”对国民的福利关照大大缩小。通过一系列改革,国家偏向了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全面维护。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如里根政府后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出现了空前的财政和贸易赤字。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新上台的中左派政府在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政策变化。在上述材料中,支持美、英进行大幅度经济改革的思想资源主要来自()

A.放任自由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新自由主义。福利国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