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问题:
[单选] 在封建社会,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导致自耕农“经常分化”的因素有①赋役负担②自然灾害③地主盘剥④土地兼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问题:
[单选] 外来饮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蔬菜、粮食品种不断地进入百姓饭桌,其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从美洲带到中国的是()
A.马铃薯、玉米。B.烟草、小麦。C.葡萄、土豆。D.甘蔗、水稻。
问题:
[单选] 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应该是()
瓷器。丝绸。青铜。酿酒。
问题:
[单选] 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 ①商品经济有开拓性、开放性特点 ②晋商和徽商富于开拓精神 ③晋商和徽商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 ④当时统治者已取消重农抑商政策
①②③④。①②③。①②④。②③④。
问题:
[单选]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税务场所。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表现。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的重要场所。D.会馆是政府设立的处理商人与政府关系的机构。
问题:
[单选]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B.大河流域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D.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