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学题库>中国经济史题库

问题:

[单选]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时的主要特点是()

合理调整工商业。没收官僚资本。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优先发展重工业。

问题:

[单选] 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得到改变,这说明()

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推进发展。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富国大计。实现民族独立是推动近代化的前提。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问题:

[单选]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

问题:

[单选]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问题:

[单选]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指()

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问题:

[单选] 1956-1966年,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有() 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③中共“八大”的召开 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②③。②③。②③④。①②③④。

问题:

[单选] “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问题:

[单选] 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大改造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都是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问题:

[单选] 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口号的出现都曾使那个时代的国人精神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 ④“超英赶美”

①②③④。③①②④。③④①②。④①②③。

问题:

[单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持续迅速发展,对其发展原因归纳最准确的是()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对外开放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④国内稳定的政治局势

①②。②③④。①③④。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