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族学与文化学题库>民族学题库

问题:

[单选] 1952年8月首个订立民族团结公约——“大瑶山团结公约”的地方是()。

都安。金秀。大化。富川。

问题:

[单选] 下列文化遗产中不是广西向国家推荐世界文化遗产的上报对象的是()。

宁明花山崖壁画。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兴安灵渠。三江程阳永济风雨桥。

问题:

[单选] 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在壮族聚居区部分中小学进行壮文进校实验的时间是()。

1981年。1991年。2001年。2011年。

问题:

[单选] 国家为了帮助少数民族的发展支持广西发展经济打通西南出海通道,1990年起进行建设全国最大的扶贫项目是()。

南宁--钦州铁路。南宁—防城港铁路。南宁—昆明铁路。南宁—肇庆铁路。

问题:

[单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迅速,制作了一批反映各族劳动妇女勤劳勇敢的电影作品,其中取材于广西民间传说的电影作品是()。

《五朵金花》。《刘三姐》。《阿诗玛》。《李双双》。

问题:

[单选] ()是壮族最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最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在狩猎和战争的运用的兵器逐渐演化成今天用来传情达意、娱乐身心、竞技强身的运动器具。如今,它已成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同时,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表演项目。

抛绣球。滚铁环。扔沙包。踢毽子。

问题:

[单选] ()是瑶族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瑶族通过各种歌谣、山歌的教唱、对唱,使青少年们领会家规、公德和修身处世的道理。

“耍歌堂”。坡歌会。歌圩。对歌。

问题:

[单选] 壮族地区素有“歌海”之美誉,寓教于歌是壮族进行教育的一大特色。在教唱()时,传授天文地理、生产技能等知识,让儿女养成艰苦奋斗、勇敢坚定的高尚品德。

《含羞草》。《传扬歌》。《百鸟衣》。《布洛陀》。

问题:

[单选] 壮族先民很早就非常重视教育,远在()时期,就开始办有学校了。

先秦。东汉。唐宋。春秋。

问题:

[单选] 在壮族地区,一直流行着一种换工互助的习俗。这种换工互助,不计较劳动力的强弱,不计男女,互相帮助干活,人们称这种习俗为()。

打背工。打短工。打零工。打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