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每天自动抓取疑似院内感染的预警病例,预警病例经感染科专职人员每天诊断,变成疑似感染病例后,通过交互系统发至病例所在科室医生工作站,主管医生确认后,变成确诊病例,即可得到全院及各科室的()。
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手卫生依从率。
问题:
[单选] 院内感染病例可以通过()直接上报到感染科。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医生工作站。电话。传真。
问题:
[多选] ICU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有:()。
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一般性诊疗器械(如昕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宜专床专用。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如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普通患者持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氧气流量表等)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表面,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患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问题:
[多选] 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
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间大于3天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常规进行膀胱冲洗。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天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问题:
[多选] 放置导尿管时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应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防止污染。男性: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井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确保尿管固定稳妥。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发现尿管被污染,应重新更换。
问题:
[多选] 医院感染患者的安置与隔离应遵循:()。
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感染患者可与其他患者安置在一起,并设醒目的标识。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
问题:
[多选] 预防和控制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措施:()。
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宣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当临床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主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微生物检测。
问题:
[多选] 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措施:()。
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无禁忌症者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h~8h一次。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己被清除。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
ICU应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应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医务人员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探视者进入ICU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价格相对较低。价格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