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学(医学高级)题库>消化系统疾病题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49岁,右下肺炎,在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肺炎的过程中出现腹泻,伴有发热,每天泻6~15次,以水样或糊状便为主。确诊方法是()

A.组织培养细胞毒性测定。结肠镜检查发现肠黏膜炎症性改变。粪便细菌培养出艰难梭菌。菌群分析发现菌群失调改变。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升高。粪常规发现脓细胞。腹部立位X线片发现小肠胀气。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蛋白血症。粪培养为念珠菌感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19岁。以低热、腹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7.4~38.0℃,以午后为著,同时伴有阵发性腹痛,以脐周痛明显,伴有食欲减退、乏力。无咳嗽、呕吐,排便次数增多,3~4次/d,黄色糊状。无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无服中药史。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不详),症状无缓解。患儿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对患者有明确诊断意义的是()

A.粪培养。肠镜检查。酶免疫法检测粪便寄生虫抗原。腹部CT检查。血淀粉酶检测。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19岁。以低热、腹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7.4~38.0℃,以午后为著,同时伴有阵发性腹痛,以脐周痛明显,伴有食欲减退、乏力。无咳嗽、呕吐,排便次数增多,3~4次/d,黄色糊状。无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无服中药史。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不详),症状无缓解。患儿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有效治疗是()(提示:留取患者新鲜粪便,酶免疫法检测粪便兰伯贾第鞭毛虫抗原为阳性。患者诊为兰伯贾第鞭毛虫病。)

A.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埃索美拉唑。口服甲硝唑。口服左氧氟沙星。口服小檗碱。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19岁。以低热、腹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7.4~38.0℃,以午后为著,同时伴有阵发性腹痛,以脐周痛明显,伴有食欲减退、乏力。无咳嗽、呕吐,排便次数增多,3~4次/d,黄色糊状。无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无服中药史。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不详),症状无缓解。患儿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要考虑的诊断包括()(提示:查体:T37.7℃,神清,咽部无充血,双肺、心无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脐周轻压痛,肠鸣音正常。)

A.慢性胰腺炎。胃溃疡。克罗恩病。肠结核。肠道寄生虫感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19岁。以低热、腹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7.4~38.0℃,以午后为著,同时伴有阵发性腹痛,以脐周痛明显,伴有食欲减退、乏力。无咳嗽、呕吐,排便次数增多,3~4次/d,黄色糊状。无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无服中药史。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不详),症状无缓解。患儿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肝功能、心肌酶正常。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肺部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腹部B型超声未见异常。C-反应蛋白正常,血沉:10mm/h,支原体抗体、抗链“O”、类风湿因子及PPD试验均阴性。)

A.慢性胰腺炎。B.胃溃疡。C.克罗恩病。D.肠结核。E.肠道寄生虫感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35岁,腹泻1周,为水样泻,3~7次/d,无脓血便,伴腹痛、发热,最高体温37.7℃,患者红斑狼疮病史2年,近半年服用泼尼松龙30mg/d。查体:腹软,脐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的检查包括()(提示:患者自服利复星,水样泻无明显好转,每天并达10余次。再次复查粪常规: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仍未见红细胞。)

A.粪培养。粪涂片抗酸染色。粪涂片找霉菌菌丝。粪找寄生虫卵。粪找癌脱落细胞。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35岁,腹泻1周,为水样泻,3~7次/d,无脓血便,伴腹痛、发热,最高体温37.7℃,患者红斑狼疮病史2年,近半年服用泼尼松龙30mg/d。查体:腹软,脐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可进一步明确隐孢子虫感染的检查是()(提示:取患者粪便直接涂片经抗酸染色后可见隐孢子虫卵囊。)

A.粪培养。B.粪重复涂片染色检查。C.胃镜取组织学检查。D.PCR方法检查隐孢子虫。E.血培养。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35岁,腹泻1周,为水样泻,3~7次/d,无脓血便,伴腹痛、发热,最高体温37.7℃,患者红斑狼疮病史2年,近半年服用泼尼松龙30mg/d。查体:腹软,脐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对该患者可采取的治疗是()(提示:用PCR方法及粪重复涂片染色检查确定了该患者为隐孢子虫感染。)

A.硝唑尼。B.苯乙哌定。C.营养支持。D.替硝唑。E.生长抑素。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35岁,腹泻1周,为水样泻,3~7次/d,无脓血便,伴腹痛、发热,最高体温37.7℃,患者红斑狼疮病史2年,近半年服用泼尼松龙30mg/d。查体:腹软,脐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应重点考虑的疾病包括()(提示:粪常规:白细胞:2个/高倍视野,红细胞未找到,未见脂肪滴。)

A.霉菌性肠炎。B.肠结核。C.慢性胰腺炎。D.结肠癌。E.肠寄生虫感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21岁。主因间断脐周痛、糊状便5个月,3个月前患肛瘘,加重伴发热2周。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作脐周阵发性疼痛,排便后缓解,稀糊状便,3~4次/d,无脓血。3个月前排便时肛周疼痛,有肛周溃疡,诊为肛瘘,行手术治疗。2周前腹痛、腹泻加重并出现间断午后发热,体温37.2~37.8℃。近5个月体重下降15kg。查体:T37.6℃,P102次/min,R20次/min,Bp120/70mmHg。消瘦体形,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脐部及右下腹压痛(+),肠鸣音6次/min,余查体未见异常。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进一步的检查不支持肠结核,PPD实验阴性,活检组织抗酸染色阴性,胸部X线片正常,粪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血清ADA正常,ASCA阳性。)

A.白塞病。Crohn病。肠结核。结肠癌。肠淋巴瘤。缺血性肠炎。多发性气囊肿。阿米巴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