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学(医学高级)题库>消化系统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50岁,既往体健,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乏力,伴上腹部不适5个月。近2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红蛋白80g/L,尿常规正常,ALT正常,血清清蛋白30g/L,球蛋白20g/L,粪隐血(+++)。上述病例确诊最可靠的方法是()

A.X线钡餐。B.B型超声。C.胃镜+活检。D.CT扫描。E.MRI。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50岁,既往体健,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乏力,伴上腹部不适5个月。近2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红蛋白80g/L,尿常规正常,ALT正常,血清清蛋白30g/L,球蛋白20g/L,粪隐血(+++)。确诊后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积极化疗。B.足量放疗。C.放射介入治疗。D.及时手术治疗。E.内科保守治疗。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50岁,既往体健,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乏力,伴上腹部不适5个月。近2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红蛋白80g/L,尿常规正常,ALT正常,血清清蛋白30g/L,球蛋白20g/L,粪隐血(+++)。若该患者出现了反复发作性血栓性静脉炎,则可能是()

A.该病恶化。B.Trousseau综合征。C.该病伴黑棘皮病。D.该病伴皮肌炎。E.该病伴低血糖症。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女,60岁,间歇性黑便6个月,且时常有中上腹不适。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示空肠起始段不规则软组织影,内部密度不均匀。小肠镜示空肠起始段见一直径约3cm的黏膜下球形隆起性病灶,质硬,边界清晰,表面光滑,黏膜色泽正常,顶部中央有小而深的溃疡,覆血痂。溃疡边缘活检病理见大量梭形细胞,免疫组化示CD117和CD34均阳性。本例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空肠腺癌。空肠平滑肌瘤。空肠平滑肌肉瘤。空肠间质瘤。空肠神经鞘瘤。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女,60岁,间歇性黑便6个月,且时常有中上腹不适。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示空肠起始段不规则软组织影,内部密度不均匀。小肠镜示空肠起始段见一直径约3cm的黏膜下球形隆起性病灶,质硬,边界清晰,表面光滑,黏膜色泽正常,顶部中央有小而深的溃疡,覆血痂。溃疡边缘活检病理见大量梭形细胞,免疫组化示CD117和CD34均阳性。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A.放疗。传统化疗。放疗+传统化疗。暂不处理,随访。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就诊消化内科,查胃镜示胃体大弯侧0.6cm广基隆起灶,黏膜表面光滑,肿块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其余黏膜正常。为明确诊断,以下检查中应首选()

A.超声内镜检查。B.增强CT检查。C.MR检查。D.DSA检查。E.高分辨率变焦扩大内镜。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就诊消化内科,查胃镜示胃体大弯侧0.6cm广基隆起灶,黏膜表面光滑,肿块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其余黏膜正常。对于该病灶,考虑到该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和自然病程,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A.观察随访。B.服用标准剂量PPI。C.服用舒林酸(NSAIDs药物)。D.胃局部切除术。E.肿瘤局部挖除术。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就诊消化内科,查胃镜示胃体大弯侧0.6cm广基隆起灶,黏膜表面光滑,肿块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其余黏膜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腺瘤。B.增生性息肉。C.胃底腺息肉。D.0~Ⅰ型早期胃癌。E.胃平滑肌瘤。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女,39岁,例行接受胃镜体检,发现胃体上部大弯侧散在十数个广基息肉增生,直径为3~5mm,表面色泽同正常黏膜;胃窦黏膜轻度发白,快速尿素酶试验(-)。该患者平素健康,无遗传家族史。该患者活检病理提示为错构瘤性息肉。若患者自愿接受治疗,不适合的是()

A.热活检钳摘除。B.氩离子凝固术(APC.灼除。C.热探头灼除。D.局部激光灼除。E.尼龙绳圈套后切除。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女,39岁,例行接受胃镜体检,发现胃体上部大弯侧散在十数个广基息肉增生,直径为3~5mm,表面色泽同正常黏膜;胃窦黏膜轻度发白,快速尿素酶试验(-)。该患者平素健康,无遗传家族史。该患者的主要诊断是()

A.胃底腺息肉病。B.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C.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多发炎性息肉。D.疣状胃炎。E.Peutz-Jeghers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