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学355建筑学基础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巴黎先贤祠

【答案】巴黎先贤祠是由新一代建筑设计师索夫洛设计的,也是一座挑战建筑结构的极限作品。巴黎先贤祠全长110米,翼殿宽82米,原为四臂等长的希腊十字形平而,后迫于教会压力而在东西两面各加建了一个小室,削弱了原来的平面结构。在这座建筑中,索夫洛试图用柱式作为包括穹顶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支撑结构,由圆柱、三角形墩柱等不同柱子支撑的内部空间因此显得格外通透,没有实墙的阻挡,也使建筑内部的采光更加充足。但这种超前的结构并不成熟,以至于教堂建好后不久即出现结构问题,人们将立面中的窗子封死,并在建筑内部加建承重墙体。

2.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答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一位美国本土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一生设计了大量的建筑,仅建成的就有约400处。赖特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住宅建筑,而且在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变化明显。赖特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在他的第一本建筑理论著作《机器的工艺美术运动》提出了“有机建筑理论”。赖特的代表作品有“草原式住宅”,东京帝国大厦、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等。

3. 勒•柯布西耶

【答案】勒•柯布西耶是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青年时代自学建筑,也开始接触到现代主义建筑思想。1922年,柯布西耶开设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28年,参加并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非常复杂,他崇尚机械美学,主张“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因此主张建筑工作也要向工业化方面发展。他还从人体比例中研究出建筑比例模数系统,以满足“大规模生产房屋”的需要。他设计的建筑有着自由活泼的平面和外形,并以现代技术创造出了新的现代建筑形式。柯布西耶不同时期设计的建筑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在现代主义建筑师当中,他一直是新建筑理论的倡导和实践者。除了建筑设计以外,他还热衷于城市布局与规划工作,但只完成印度昌迪加尔城的规划设计。

4. 迈里尔住宅

【答案】迈里尔住宅是芬兰现代建筑设计大师阿尔托为自己设计的一座小型别墅建筑,位于芬兰诺马库。这座住宅建于1938年至1941年,地处一片树林与一个曲面游泳池之间,建筑平面呈“L”形,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也加入了一些石材和木材等传统的自然建筑材料。小别墅通过不同材质所营造的不同体块的组合,丰富了立面形象,同时以植物、水面和纯净的白墙、

自然纹路的木窝、透明的玻璃来取得一种自然、和谐的建筑氛围,突出了建筑清丽、温馨的格调,极其富于生活气息。

二、简答题

5. 科里亚是哪个国家的建筑师?有哪些主要建筑作品?

【答案】(1)印度建筑师科里亚

查尔斯•科里亚是世界公认,并曾获得多个国家建筑金奖的印度建筑师。

他一直在探求如何使新材料与新技术适应印度的现实生活需要与如何在风格上反映印度性,并且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他以印度本土建筑经验为依据的既现代又地域的风格。在近40年的建筑实践中,査尔斯柯里亚注重将建筑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并致力于解决第三世界国家因发展而带来的人民生活问题。

(2)科里亚的作品

①国家工艺美术馆和甘地纪念馆

主张“露天空间”的设计,甘地纪念馆的成功标志着柯里亚的设计手法已步入成熟。博物馆外墙采用清水砖结构,给人以肃穆朴实之感,而建筑内部空间丰富。

②中央邦联新国民议会大厦和斋普尔艺术中心

柯里亚分别以圆形和方形曼陀罗图形为设计原型的建筑实例。这样的设计能够在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之间形成对话,可以直接表达出建筑的地域特征。

③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校国际研究中心

建筑的墙体表面采用黑色玄武石,上部采用了深色的库达帕哈石,最后还运用了黑色抛光花岗石封顶,以此表现黑色复黑色的美学效果,整个建筑表现了一种向空间边界扩散的离心力。

6.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是谁?发表过哪些主要著作?

【答案】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文丘里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2)文丘里的代表作品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是文丘里建筑理论的代表作品。

三、绘图题

7. 名称: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答案】

图 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基地平面图

图 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剖面图

四、论述题

8. 密斯与赖特的作品对“流动空间”理解的区别。

【答案】(1)密斯作品对“流动空间”的理解

密斯的作品对“流动空间”的理解体现在其自由且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周上,以他设计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为例。

①整座德国馆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

②墙的位置灵活且偶然,它们纵横交错,有的延伸出去成为院墙。

③由此形成了一些既分隔又联通的半封闭半开敞空间,使得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之间相互穿插,没有明确分界。

④加之其“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使得建筑空间更加简洁明快。

(2)赖特的作品对“流动空间”的理解

赖特作品对“流动空间”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其个性的不拘形式的空间形式上,以他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例。

①博物馆主楼是一个很大的白色钢筋混凝土螺旋形建筑,周围有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坡道。 ②这座博物馆让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内部空间一层流入另一层,代替了通常呆板的楼层重叠。

(3)总结

赖特的作品中的“流动空间”是动态的、一气呵成的空间走向;而密斯的则偏向于静态的、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