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75会计学之会计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企业应如何进行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答案】(1)无形资产的确认

①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

形资产的初始确认是企业对通过不同来源取得的无形资产加以认定的过程。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无形项目,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a. 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b. 与该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 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有两个问题应特别注意:

其—,关于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在—般情况下,当企业利用土地使用权建造其自用的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相关的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而是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并按照预计使用年限及确定的摊销方法进行摊销; 而地上的建筑物则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按其使用寿命和企业选定的折旧方法计提折

其二,关于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企业自行进行研究开发项目时,应当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个部分,分别按规定的力—法进行核算。企业在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无形资产的开发阶段所发生的开发支出如果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所发生的开发支出可予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开发阶段,判断将有关支出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第—,从可能性方面看,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第二,从目的性方面看,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第三,从效益性方面看,具有明确的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 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第四,从完成能力方面看,具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第五,从可计量性方面看,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②无形资产的后续确认

无形资产的后续确认是指对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所进行的确认,包括无形资产价值的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无形资产的处置等。

(2)无形资产的计量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企业对其所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确定。无形资产通常是按实际成本计量,即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企业从不同来源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成本构成也不尽相同。

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a.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其中,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包括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专业服务费用、测试无形资产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费用等。但不包括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也不包括在无形资产己经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后所发生的支出,不构成无形资产的成本,—般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b. 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成本包括: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注册费、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按照有关规定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以及为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费用。

②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无形资产经初始确认和计量后,在其后使用该项无形资产期间内应以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计量。

2. 什么是会计循环? 它主要包括哪些基本步骤?

【答案】(l )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周而复始地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如果—个单位以—年为—个会计—期间,则会计循环历时—年,如果企业按月(或季)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则会计—循环历时—个月(或季)。之所以称之为会计循环,是因为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都要重复这些步骤。

(2)所有的会计处理过程都需要经过证(会计凭证)、账(会计账簿)、表(会计报表)三个基本环节。完整的会计循环所涉及的基本步骤应该包括:

①确认、计量经济业务,填制、取得原始凭证;

②整理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分录);

③根据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④会计期末对会计账簿记录进行对账与结账;

⑤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3. 什么是未达账项? 它包括哪几种?

【答案】未达账项是指企业和开户银行双方之间,由于传递单证需要时间、确认收付的口径不—致等原因,而造成对于同—笔款项收付业务,由于双方记账时间小—致,银行和企业中—方已经接到有关的结算凭证确认收付款项并已登记入账,而另—方尚未接到有关的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未达账项有两大类,—类是企业记账而银行未记账的账项,另—类是银行记账而企业未记账的账项。具体地说,未达账项有以下四种:

(1)企业收款记账,银行未收款未记账的账项,如企业收到其他单位的购货支票等;

(2)企业付款记账,银行未付款未记账的账项,如企业开出付款支票,但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转账手续等;

(3)银行收款记账,企业未收款未记账的账项,如托收货款收账等;

(4)银行付款记账,企业未付款未记账的账项,如银行代企业支付公用事业费等。

4. 简述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的关系及其差别?

【答案】(1)直接成本法,是将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间接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固定成本直接由当期予以补偿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变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列入收益表内的“期间成本”项目内,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是成本按照其性态进行分析,产品成本中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不应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必须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3)制造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相应地分为产品制造(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个部分。产品的制造成本,即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包括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用和全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一般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在制造成本法下,这些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直接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基本是相同的概念,两者是基于成本的可变性进行考虑的; 而制造成本法主要是针对制造业企业经营过程进行的成本核算,把成本费用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三者都是进行成本核算、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

5. 简述财务报告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案】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本质联系,会计要素内在联系的表达式称为会计等式,也称会计方程式、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企业的资产—部分是由投资者投入的,一部分是从企业外部借入的。前者称为所有者权益; 后者称为负债。因此,企业的权益还可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求偿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二是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享有的权益,即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即具体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企业是以营利为经营目的。在其持续经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收入、费用、利润三项要素,称为利润表三要素,其关系可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