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820数据结构之教育技术学导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Portals
【答案】中文意思为门户。是指集成了多样化内容服务的Web 站点,又称为网络门户。现在通常认为网络门户就是网上浏览者的出发地点,人们经由这道门进入网络世界,也可以看作上网的“启动港”,上网第一站。
2. 经验之塔理论
【答案】“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有: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 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3.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仲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4. 学习资源
【答案】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一般可分为两类: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语言实验室等; 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等。
5. 信息技术
【答案】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6. 虚拟学习社区
【答案】虚拟学习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
7. 网络教育
【答案】网络教育又称为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需要往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亦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
8. 信息
【答案】信息,指音讯、消息,是一个抽象概念,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中,它的表现形式远远比物质和能量复杂。信息是一个发展中的动态范畴,它随人类社会的演变而相应的扩大或收缩,总的来看信息所涵盖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可以断定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范畴将进一步扩大。作为一个概念,信息的定义呈现出多定义而又无定义的局面。一般来说,与信息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词语包括约束(constraint ), 沟通(communication )、控制、数据、形式、指令、知识、含义、精神刺激、模式、感知以及表达。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
9. 教学设计
【答案】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教学设计己经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
10.系统科学
【答案】系统科学(系统理论)是以系统为研究和应用对象的一门科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着重考察各类系统的关系和属性,揭示其活动规律,探讨有关系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在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向社会科学广泛转移。人们将系统科学与哲学相互作用,探讨系统科学的哲学问题,形成了系统哲学。
二、简答题
11.结合实践,思考混合式学习思想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
【答案】进入21世纪以来,混合学习即Blending Learning (或Blended Learning )在国际上被赋予新的含义并广泛流行,从而使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经历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并促使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从目前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混合式学习至少在四个方面对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1)对作为教育技术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的建构主义的反思。西方建构主义者为了标新立异,为了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划清界限明确宣示自己的认识论属于主观主义。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强调“意义建构”方式——更多地强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但是事物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个人的知识必然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由此可见,西方的极端建构主义者宣扬的主观主义认识论是完全错误的。不仅不符合客观事实,而且会把建构主义引导到否定“讲课、考试”等基本教学过程,甚至引导到削弱乃至否定教师的作用的斜路上去。随着Blending Learning新概念的广泛认同,对于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应该进行重新审视,抛弃纯主观主义,坚持以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认识论作为哲学基础(这也是一种Blended ),这是教育技术理论能够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
(2)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正在逐步进入第三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在进入这个阶段以后,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的深化改革,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论是目前国内还是国际情况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与目标都还未达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信息化,不能总是“敲边鼓”,总是打外围战,而必须面向这个主阵地,打攻坚战。也就是既要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要把这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上所述,这是又一种Blended ,而且这一目标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整合才能完成。
(3)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要面向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这二者结合起来,这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思想观念在提高、在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要想让这种认识落到实处,还必须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实施有效的整合才有可能。而这有赖于科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结构(这也是一种Blended ,而且是意义更为重大、教育思想层面上的Blended 。实现这样的教学结构变革,就要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其核心则是要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种事信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
(4)教学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建构主义的日益流行,国际教育技术界比较强调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强调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