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817生物学综合Ⅰ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重演律。
【答案】生物重演律认为胚胎发育过程实际上是物种进化过程的浓缩,胚胎在短时间内真实地重复了祖先几亿、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
2. 基因治疗。
【答案】基因治疗是指向受体细胞中引入具有支持功能的基因,用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或是利用引入基因以杀死体内的病原体或恶性细胞。
3. 中性理论。
【答案】中性理论是分子进化的重要理论之一。更确切地应称为中性突变与随机漂移理论。其核心为:大部分对种群的遗传结构与进化有贡献的分子突变在自然选择的意义上都是中性或近中性的,因而自然选择对这些突变并不起作用;中性突变的进化是通过随机漂移,或被固定在种群中,或消失。
4. 景天科酸代谢途径(CAM 途径)和CAM 植物。
【答案】景天科酸代谢途径又称CAM 途径,景天科、仙人掌科等科中的植物,夜间固定产生有机酸,
白天有机酸脱羧释放
剑麻、兰花、百合、仙人掌、荟芦等。
5. 点断平衡论。
【答案】点断平衡论是从古生物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进化学说。认为新种只能通过线系分支产生,只能以跳跃的方式快速形成;新种一旦形成就处于保守或进化停滞状态,直到下一次物种形成事件发生之前,表型上都不会有明显变化;进化是跳跃与停滞相间,不存在匀速、平滑、渐变的进化。
6. 遗传信息。
【答案】遗传信息是指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7. 适应福射。
【答案】适应辐射是指一个祖先物种适合多种不同的环境而分化成多个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不相同的种,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进化系统。
进行固定,这种与有机酸合成日变化有关的光合碳代CAM 植物是指具有CAM 途径的植物。谢途径称为景天科酸代谢途径;常见的CAM 植物有菠萝、
8. 生物节律。
【答案】生物节律是指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活动都是有节律的,以日为周期的昼夜节律,以月为周期的月周期节律,或年为周期的年节律。生物节律是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地球的自然条件,如昼夜、冬夏、潮汐等而发生的,现在它们已经成了能够脱离环境变化的生物自身的规律了。
二、简答题
9. 表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答案】种子的基本结构:
表
10.—个蛋白质分子有5条肽链,由1998个氨基酸组成,那么形成该蛋白质分子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个数和含有的肽键数分别是多少?
【答案】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在一条由n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中,形成的肽键个数=生成的水分子个数=n-l。同理,在由多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中,形成肽键数目=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目一该蛋白质分子中肽链条数。此题中生成水分子数和含有的肽键数都应是1998-5=1993。
11.何为临界夜长? 假如某一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时Bh ,请判断下列光周期情况下该植物能否开花,并说明其原因:
(1)14h 光照+10h黑暗。
(2)12h 光照+12h黑暗。
(3)12.5h 光照,随后11.5h 黑暗,并在第17h 给以一次红外闪光。
(4)11h 光照,随后13h 黑暗,并在第16h 依次给以一次红光闪光和一次红外闪光。
(5)10h 光照,随后14h 黑暗,并在第15h 给以一次红光闪光。
【答案】临界夜长是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某一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是13h ,开花决定于暗期的长度11h , 而不是光期的长度。将短日植物放在人工光照室中,只要暗期的长度超过临界夜长,不管光期有多长,它就开花。
(1)14h 光照+10h黑暗,暗期的长度未超过临界夜长11h ,短日植物不开花。
(2)12h 光照+12h黑暗,暗期的长度超过临界夜长,开花。
(3)12.5h 光照,随后11.5h 黑暗,并在第17h 给以一次红外闪光。暗期的长度超过临界夜长,但对短日植物而言,红光抑制开花,而远红(红外)光促进开花,开花。
(4)11h 光照,随后13h 黑暗,并在第16h 依次给以一次红光闪光和一次红外闪光。对短日植物而言,植物能否开花往往决定于最后一次光照是红光形式还是远红光形式,远红光促进短日植物开花,最后一次光照是远红光形式,开花。
(5)10h 光照,随后14h 黑暗,并在第15h 给以一次红光闪光。对短日植物而言,红光抑制开花,不开花。
12.细胞分化的特征。
【答案】细胞分化的特征有:
(1)基因组全能性和差别基因表达;
(2)分化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
(3)分化方向的限定早于形态差异的出现;“细胞决定”指细胞从分化命运确定到显现特定形态的过程;
(4)在分化中细胞保留记忆。细胞所受的信号分子的短暂作用长时间存储,以至决定分化方向。
13.抗体的作用有哪几种?简要说明之。
【答案】抗体的作用有:
(1)沉淀和凝集:抗原是可溶蛋白,抗体的结合使之失去溶解性而沉淀;抗原位于细胞上,抗体的结合使细胞凝集成团;
(2)补体反应:使组成补体的一系列蛋白质分子被激活,经连锁反应产生破膜复合体,使细胞性质的抗原溶解死亡;
(3)K 细胞的激活:K 细胞被抗体激活后,与抗菌素原表面抗体结合,杀死抗原。
14.说明下列现象发生的原因,从明亮的室外走进光线较弱的房间往往要过一阵子才能看清东西。
【答案】人在亮处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大量分解,剩佘量少,从亮处突然进入暗室,视锥状细胞处于不工作状态,只有视杆细胞起作用,不足以产生兴奋,所以最初几乎看不清任何物体。视紫红质对弱光敏感,在暗处它可以逐渐合成,经过一定时间后视紫红质合成增强,绝对量増多时,逐渐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
三、论述题
15.两栖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答案】陆地和水域是生存条件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环境。水域由含巨大热能的介质构成,水温的变动幅度不大,一般不超过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水又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千倍的物体,因而尽管它对于动物运动所产生的阻力要比在空气中大得多,但是水具有浮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