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生物物理研究所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生物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氢键(hydrogen bond)。
【答案】氢键是稳定蛋白质和DNA 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由电负性强的原子与氢形成的基团如N-H 和O-H 有很大的偶极矩,成键电子云分布偏向负电性大的原子,使正电荷的氢原子在外侧裸露。当带正电荷的氢原子遇到另一个电负性强的原子时,就产生静电引力,而形成氢键:X-H …Y 。
2. 超氧化物歧化酶。
【答案】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氧化酶,是清除超氧阴离子的主要
酶。在其催化下超氧阴离子与
3. 最适温度。
【答案】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指酶促反应过程中,当
度,酶促反应速度减小。
4. 肽键(peptidebond )。
【答案】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失水缩合而形成的酰胺键,是肽和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基本化学键。
5.
【答案】是米氏常数,是指米氏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一半的时候底物的浓度,它可以用来反映底物与酶的亲和力。
6. G 蛋白(Gprotein )。
【答案】G 蛋白(Gprotein )是一种界面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内侧,并由3个亚基组成鸟苷酸结合蛋白。当该三聚体与GTP 结合后,亚基被释放。亚基组成二聚体可以分别激活下游信息通路上的靶蛋白。
7.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途径(salvage purine nucleotide synthesis)。
【答案】嘌呤核苷酸的补救途径是指当从头合成途径受阻时,可以利用体内已有的嘌呤碱或
作用使一个超氧阴离子被氧化为
另一个超氧阴离子还原为
所以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清除超氧阴离子同时又是生成的重要酶。 时的环境温度,高于和低于此温或抑制
嘌呤核苷合成嘌呤核苷酸,是更经济的合成方式。
8. 一碳基团。
【答案】一碳基团是指在代谢过程中,某些化合物可以分解产生的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在一碳基团转移过程中起辅酶作用的是四氢叶酸。许多氨基酸的代谢过程与一碳基团的代谢有关,嘌呤与胸腺嘧啶的生物合成也与其密切相关。
二、填空题
9. 羧肽酶B 专一地从蛋白质的C 端切下_____氨基酸。
【答案】碱性
10.绿色植物中主要的光敏色素是_____,其他光敏色素有_____等。
【答案】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11.氮平衡有_____、_____和_____三种情况,健康成人表现为_____,儿童、孕妇和恢复期的病人表现为_____,消耗性疾病患者表现为_____。
【答案】总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总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
12.氛基酸的活化是在
和_____。
【答案】细胞质;氨酰tRNA 合成;氨基酸;ATP ; tRNA; 氨酰tRNA ; AMP
13.真核生物mRNA 前体合成后的加工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mRNA 前体的剪接;帽的形成;尾的附加
14.人类嘌呤化合物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_____,痛风病人尿酸含量升高,可用_____阻断尿酸的生成进行治疗。
【答案】尿酸;别嘌呤醇
15.大肠杆菌DNA 聚合酶I 是一种多功能酶,依靠_____活性和_____活性可以行使校对功能;依靠_____活性和_____活性可以完成切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或缺口填补(gap fill-in)功能。 【答案】
16.DNA 复制过程中动物是以_____为能源,E. coli以_____为能源。 【答案】
内进行,需要_____酶和_____、_____、_____参加,最后生成_____
17.三碳糖、六碳糖和九碳糖之间可以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是_____; 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是_____。
【答案】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
18.维生素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一类_____有机物质。主要作用是作为_____的组分参与体内代谢。
【答案】微量;辅酶
三、单选题
19.人类基因组DNA 中能够表达的DNA 序列所占的比例大概是( )。
A.100%
B.70%
C.50%
D.20%
E.3%
【答案】E
20.—种四聚体血红蛋白有一个空穴正好在其完全氧合的时候与一个杀虫剂分子结合。脱氧的血红蛋白因为空穴太小而不能结合杀虫剂分子,那么这种杀虫剂将很可能( )。
A. 提高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性,但并不能消除S 型氧合曲线
B. 将氧合曲线转变成双曲线,但并不影响蛋白质与氧气的亲和性。
C. 降低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性,但并不能消除S 型氧合曲线。
D. 既降低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性又降低S 型氧合曲线
E. 组织蛋白质释放氧气
【答案】A
2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 的辅助因子是( ) A.
B. 硫辛酸
C. 辅酶A D. E.
【答案】D
22.人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
A. 肌酐
A. 尿素
C. 肌酸
D. 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