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工程大学会计学基础(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收入与营业外收入

【答案】(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其中,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收入有以下特征:①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③收入必然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2)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

2. 总账与明细账

【答案】总账是概括地反映各个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 明细分类账是详细地反映其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总账和明细账的核算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反映资金增减变化的详细程度不同。总账是明细分类账的总括资料,明细分类账是总分类账的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总分类账户称为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控制账户”,把明细分类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的“辅助账户”。由于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核算内容是相同的,因此在登记时应该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不需要设置明细分类账户的除外)。这就是说,每—笔经济业务,—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进行总括地登记; 另—方面还要在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详细具体的登记。

3. 负债与或有负债

【答案】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按照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负债仅限于那些企业承担的过去或现在己完成的经济业务所引起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未来的经济责任。在会计上,负债按其偿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不论是流动负债还是长期负债,均是企业因过去的交易引起的、在未来有明确债权人、支付日期和支付金额的负债,此类负债在会计上又称已确定负债。

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可能存在着另一类负债。这类负债的债务金额大小、债权人以及付款日期的确定均取决于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情况。这类负债就是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有可能会发生的债务。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或有负债不作为负债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类项目中进行反映,除了己贴现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列示外,其他的或有负债在财务报表中均末得到反映,如销售的产品可能会发生的质量事故赔偿、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可能败诉并需赔偿的金额等。这些或有负债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日还不能确定未来的结果如何,一旦将来成为企业现实的负债,则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金额巨大的或有负债项目。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不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在英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视或有负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区别对待,如下表所示。

二、简答题

4. 简述财务报告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案】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本质联系,会计要素内在联系的表达式称为会计等式,也称会计方程式、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企业的资产—部分是由投资者投入的,一部分是从企业外部借入的。前者称为所有者权益; 后者称为负债。因此,企业的权益还可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求偿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二是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享有的权益,即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即具体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企业是以营利为经营目的。在其持续经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收入、费用、利润三项要素,称为利润表三要素,其关系可以表示为:

收入-费用=利润

上式称为增量会计等式,它揭示企业利润表中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之间内在联系与数量上的函数关系,反映出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以上六大会计要素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全面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

5.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费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狭义的费用,仅包括企业日常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这些费用主要是指企业为取得营业收入进行产品销售等营业活动所发生的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具体包括营业成本和其他营业费用。其中的营业成本是指企业在营业活动中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

务成本; 其他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营业活动中发生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等。有对外投资活动的企业所发生的投资损失也属于这种费用。这些费用的发生与企业日常活动的开展有着密切关系,是与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确定有着直接关系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这些费用的发生最终都会导致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费用除了包括狭义的费用之外,还应包括企业在材料采购、固定资产购建,以及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

6. 什么是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由哪些损益项目构成?

【答案】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口常活动取得的利润。营业利润的具体构成,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实现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费用,如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等。

7. 影响折旧的因素有哪些? 从影响折旧的因素和折旧确定的过程分析说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答案】(1)影响折旧的因素有:入账价值、估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入账价值和折旧年限是折旧确定的基本依据,而估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则是对年折旧额的调整。

①估计使用年限越短,年折旧额越大,—定程度上表现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但是折旧年限的确定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和企业实际使用状况进行估计,滥用估计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向外界传达错误的信息,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低估企业的价值。

②—方面,采用历史成本计算固定资产的原价,有据可查,能较好的保证计提折旧的真实,另—方面,在会计中,认为估计有时占很大比重,固定资产报废使得净残值和折旧年限都需要企业财务人员专业判断,要保证折旧信息真实,就—定要结合很多因素来确定这两个因素。

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也会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当在剩余使用寿命内根据调整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和预计净残值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④折旧的方法。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还是加速折旧法直接关系到各期折旧额的大小,直线法使得各期的折旧费用平均化,企业各期生产销售稳定的情况下各期的利润也保持稳定,而加速折旧法会使企业前期的费用较大、利润较低,后期的费用较少。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固定资产损耗特征等合理确定,才能保证企业所提供的关于折旧的会计信息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