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747中国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唐长安城

【答案】唐长安城,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面积达83平方公里。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接近100万,显示出古代汉族居民建筑规划设计的高水平。唐朝末年迁都洛阳后长安城被拆毁,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区、东郊、南郊和西郊等大片地带。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 屯田

【答案】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又称屯垦。西汉以来,历代为解决军粮供给、军费开支问题及补充国库储备,多组织兵士、利用人犯或招募农户垦种,主要采取军屯和民屯两类形式,军屯即以军事组织形式由军兵及其家属进行屯种,军屯的生产者称屯田兵或田卒,民屯即以民户为主体的有组织屯种,其中包括一般民户屯种及罪犯屯种,民屯的农民称屯田客或典农部民,与国家按四六或对半分成。屯田制度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历代所行屯田,组织性强,耕种面积大,便于水利建设,变大片荒地为良田,对当时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发展生产、开发边疆起到积极作用。

3. 猛安谋克

【答案】猛安谋克是女真部落和军事组织的称谓。金朝建国前,猛安谋克原为女真氏族社会的狩猎军事组织。猛安为女真部落统军首长,谋克为氏族长。建国后,阿骨打将各军由猛安、谋克逐级统领,猛安意为千夫长,谋克意为百夫长。初制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成为金基本的军政合一的组织。灭北宋后,金廷将女真猛安谋克人户以“屯田军”之称大量迁入中原,计口授田,保聚土地,无事耕田,有事战斗。在农耕生产中,猛安谋克人户越来越深地受到汉族的影响。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对金的经济发展和军事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4. 澶渊之盟

,辽【答案】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

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大胜,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絹二十万匹,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5. 话本

【答案】话本是指宋、元时代说话艺人讲说故事所用的底本。兴起于宋代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宋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更趋繁荣,城市居民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不仅有众多的官吏和士兵,还聚集着大量的商人和工匠,形成了一个新的市民阶层。为适应新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生活需求的“说话”即成为当时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话本经过流传加工,便演变为“话本小说”,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都是用当时的白话口语写成。

6. 党锢之祸

【答案】党锢之祸是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桓帝时,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之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严重损害了东汉王朝的根基,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火亡埋下伏笔。

7. 《世说新语》

【答案】《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逸事

,梁朝的刘峻作注。在汉代时,的杂史。作者是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年)

,但已散失。,为了和刘向的区别开来,又叫《世刘向曾写《世说》《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

,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说新书》《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书中的某些篇章也透露出编者的倾向。大体来说,刘义庆对汉末一些名士,都是歌颂或赞赏的; 而对魏晋的清淡家则有褒有贬。基本上他还是依据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物的。《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段,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该书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世说新语》有梁刘孝标注本。刘注的特点是收集许多其他古籍材料,与原文参证,这些材料多已亡逸。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宋刊本。国内影印的日本“金泽文库”藏宋刊本,附有日本所发现的唐写本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从刊》影印明嘉靖嘉趣堂刊本等。近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是本书比较好的笺释。

8. 侨置

【答案】侨置是指东晋政府为解决南渡的北方人日的户籍问题而推行的户籍管理政策。但时永嘉南渡的北方人日被称为侨人、侨户。为了更好控制与管理,在侨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暂时借地重置了许多侨人的原籍州郡县,仍用旧名,称侨州、侨郡、侨县。南方原来的郡县称为“土郡县”。初置侨州侨县时,为方便管理规定侨人有户籍的,免除赋役,这对招徕北方人和鼓励登录户籍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侨置设立后引发了许多的严重问题,也影响了财政收入。后东晋和南朝废除侨置,采取土断,将侨人户口编入土郡县。

9. 弥兵之会

【答案】弥兵之会又称弥兵运动,是指春秋中期,宋国大夫华元、向戌等为了调解晋、楚两国之问的战争纷争两次召集相关国家在都城商丘西门外举行盟会,签订停战和约。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激烈,周围小国几乎都卷入战争。小国普遍厌战,晋、楚也疲于攻战。在此背景下,宋国前后两次发起“弥兵”运动。第一次会盟没有达到弥兵的预期效果,四年后爆发了晋楚郡陵之战; 第二次会盟共有14个诸侯参加,晋、楚两大诸侯国平分霸权; 齐、秦两国不作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两大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后,双方40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对恢复、发展各国的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的生活,颇有好处。

10.宗主督护制

【答案】宗主督护制是北魏初期地方政治制度。宗主也叫做坞主或壁帅,是在“五胡十六国”末期南逃的豪强大族。他们聚族而居,拥有众多的家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豪强的武装首领。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家、上千家,乃至万家,均为他们的私家人口。这些豪强被称为宗主,依附于他们的各类农民则是宗主的包荫户。宗主与包荫户之间是一种主人与佃客的关系。而佃客形同于农奴。北魏政权建立后,任命鲜卑族部落主为宗主,承认宗主对于包荫户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以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宗主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他们只为宗主的私家人口,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家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太和十年(486)改行三长制后,此制遂废,但三长仍多为宗主充任。

二、简答题

11.简述秦汉三公九卿制度和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具体情形及其发展原因。

【答案】(1)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度

秦朝建立后,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了一套适应于封建大一统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度,秦朝灭亡后,汉承秦制,在中央机构上继承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并进一步进行了完善。

①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从秦开始,丞相正式成为官职,为中央政府中皇帝之下的最高长官;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