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大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之国际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欧洲货币体系的信誉理论

【答案】任何汇率导向的稳定政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汇率政策信誉,政府希望公众相信政府的汇率政策承诺并以此决定本币的持有量。政策的外部强制性承诺能够保持政策信誉,如通过把本国货币名义汇率钉住低通货膨胀国家的货币来引进政策信誉,这样会使预期通货膨胀率比没有实行钉住汇率时下降得更快,且将其调整到低均衡通货膨胀率的成本会更少。

在欧洲货币体系下,通过固定与德国马克的汇率,欧洲其他成员国相当于引进了德国中央银行的信誉作为防止通货膨胀的屏障,从而减轻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欧洲货币体系的信誉理论认为,违背国际汇率协定而可能付出的政治代价约束了政府的某些货币行为,即通过使得本国货币贬值来获得短期的利益,而实际付出的代价却是长期高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崩溃。

2. 价格水平

【答案】价格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某国或某一地区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总体情况,通常用消费价格指数(CPI )来反映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意味着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货币供给是影响物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战略性贸易政策

【答案】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通过鼓励国内特定产业的发展和特定产品的出口,以限制国外特定产品的进口,来保持本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进而提高一国经济绩效的贸易保护政策。该政策认为,为了保持本国某些前景远大或意义重大的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政策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和特定产品的出口。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主要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外溢”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布兰德一斯潘塞分析”。

4. 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收支中,各个组成项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官方储备资产变动项目等)借贷相等的情况。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法编制的,总体上应该是平衡的;然而就其各个组成项目来看,则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对这些组成项目来说,如果贷方大于借方,称为“顺差”,表示项目出现盈余;如果借方大于贷方,称为“逆差”,表示项目出现亏损;如果借方等于贷方,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此外,在经常项目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不能相互抵消的情况下,一般需动用官方外汇储备来进行平衡。

5. 总需求

【答案】总需求是“总供给”的对称,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市场主体依据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计划支出总量。总需求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即消费总支出、投资总支出、政府总支出和净出口总额。在最新的国民核算体系中,政府总支出被分解为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分别归入消费总支出和投资总支出。因此,总需求的构成又被认为是:总需求=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6. 实际升值

【答案】实际升值是指在名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实际汇率下降所引起的一国货币币值的上升。当名义汇率不变时,若本国价格水平上升,则实际汇率下降,表明本国货币的币值上升了。当两国价格水平不变,而名义汇率变化时,名义汇率的下降也将引起实际汇率的习。这样,一国由于名义汇率上升而使本币名义升值,也意味着本币的实际升值。对国内产品的世界相对需求的増加会促使本币的长期实际升值,外国产品供给的相对扩大则会使本币对外币长期实际升值。

7. 支出一变动政策

【答案】支出一变动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改变经济中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水平,从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

8. 引力模型

【答案】丁伯根和波伊赫能的引力模型基本表达式为:

其中,值,是

国与国的贸易额,A 为常量,

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国的国内生产总是两国的距离。a 、b 、c 三个参数是用来拟合实际的经济数据。引力模型方程式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 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把整个世界贸易看成整体,可利用引力模型来预测任意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另外,引力模型也可以用来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

二、综合分析题

9. 下段文章摘自1986年9月22

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一一《欧洲人可能支持美元》

为阻止美元相对于西德马克的贬值,欧洲各中央银行将不得不出售马克购买美元,对汇率进行干预。但是市场中的货币交易总量比政府所持有的全部资产多得多。

在外汇市场上每天都有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各种货币在进行交换。如果没有美国和日本的支持,即使欧共体两个最具经济影响力的成员一一英国和联邦德国一一所进行的干预都不会对市场产生

多大的影响。然而,共同体各中央银行仅仅做出干预意图的声明就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经济学家在给总统的报告中说只有当市场不寻常地无章可循时,或者是当干预与市场当前的

运动方向一致时,干预才可能是有效的。

a. 你同意上文所说的联邦德国对马克汇率的影响力很小的观点吗?

b. 你同意上文关于干预效果的评价吗?

c. 说明“仅仅作出干预意图的声明”如何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

【答案】a. 不同意。德国可以通过调整其货币供给量来影响美元/马克的汇率。这与每天“在外汇市场上都有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各种货币在进行交换”是不相关的,因为汇率均衡是根据资产存量决定的,而每天的交易量是流量。

b. 对干预效果的评价必须区分冲销干预与非冲销干预。冲销干预证据表明其信号作用是受到限制的。当市场异常不稳定时,信号效应就十分重要。当中央银行不企图阻止市场发展趋势时,信号效应才是可信的。而非冲销干预是完全可以影响汇率的重要方式。

c. 冲销性干预可能会给经济活动参与者传递这样一种信号,即中央银行期望汇率朝哪个方向变动。这一信号能够改变市场对未来的预期,甚至不同币种的债券可以完全替代时也会立即引起汇率的变动。例如,当政府对现行汇率水平不满,并且公开宣布它将通过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改变汇率时,信号效应将变得十分重要。“仅仅做出干预意图的声明”,可以影响市场的预期汇率,但是,如果政府在其政策声明之后不采取具体措施,这些信号很快就会变得无效。

10.如果中央银行在出现国际收支危机时实行货币贬值的话,它常常会得到外汇储备。能用我们的模型来解释这种资本流入吗?如果市场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另一次贬值,情况会怎么样呢?

【答案】如果中央银行在出现国际收支危机时实行货币贬值的话,产出増加,实际货币需求量增加,本币有升值压力,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币购入外国资产,以阻止本币升值,从而使得该国储备増加。

当第一次币值下调的幅度小于市场预期的下调幅度,那么即使市场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