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国际经济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相对供给曲线
【答案】相对供给曲线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供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在国际贸易理论中,为了分析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必须超越局限于一种产品的局部供求分析和局部均衡,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相对供给曲线就是联系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供给状况的有效方法。产品A 的价格与产品B 的价格的比值称为产品A 对产品B 的“相对价格”,市场对产品A 的供给数量与市场对产品B 的供给数量之比称为产品A 对产品B 的“相对供给”。联系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的曲线就是“相对供给曲线”。一般而言,相对供给是相对价格的增函数。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产品的均衡相对价格。
2. 国民储蓄
【答案】国民储蓄是国民总储蓄和国民净储蓄的统称。总储蓄是指在国民账户体系中,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扣除最终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净收入扣除最终消费支出后的余额,称为“净储蓄”。各机构部门的总储蓄之和,即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扣除最终消费支出后的余额,称为“国民总储蓄”。各机构部门的净储蓄之和,即国民可支配净收入扣除最终消费支出后的佘额,称为“国民净储蓄”。国民总储蓄和国民净储蓄,统称为“国民储蓄”。国民储蓄是资本形成的基础。一国的资本投资大部分来源于国民储蓄,其不足部分由国外部门的经常账户余额补充。
3. 配额租金
【答案】配额租金是指在采用进口配额以限制产品进口的情况下,配额许可证的拥有者因能够在国内以高价销售该产品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当一国对某类产品通过采取进口配额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其进口数量时,该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就能够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这样,配额许可证的拥有者就能够从高价销售中得到超额利润。
4. 第三世界
【答案】第三世界这个名词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第三阶级)。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个概念。
第三世界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
的,以上。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过去都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它们取得政治独立后,
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它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相对来说,第三世界国家都是不怎么发达且较贫困的国家。
5. 支出一变动政策
【答案】支出一变动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改变经济中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水平,从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
6. 高速发展的亚洲经济(HPAEs )
世界银行称之【答案】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来发展本国工业。以这种方式发展的国家经济増长速度惊人,一些国家的年增长率超过
为高速发展的亚洲经济(
high )。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东亚经济的成功可以简单地归功于外向型贸易政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占GDP 的比率如此之高是贸易政策作用的结果。但是,这种理论的证据并不十分有力,因
为很难衡量的高贸易比率在何种程度上应归功于自由贸易政策。同时,的高贸易比率既是经济成功的原因,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这个结论意味着,即使存在着出口快速增长与整个经济迅速増长的相关性,这种关系并不一定证明自由贸易政策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
些经济学家认为的成功是政府采取综合的产业政策的结果。这些产业政策不仅包括关税、进口限制和出口补贴,还包括像低息贷款和政府支持研究开发等一些更为综合的政策。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产业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除了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以外,
蓄率和教育的进步。
7. —价定律成功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内的原因,尤其是高储
【答案】一价定律是指在不存在运输费用和不存在贸易保护的自由市场上,同种商品在任何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相等。从理论上讲,如果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贸易壁垒,且商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运输费用为零,那么任何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按同种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完全一样的。由于这里的“一价”指的是用同种货币计量的价格,因而就涉及到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换算即汇率问题。因此,该定律实际上揭示了不同国家的国内价格同相应汇率之间的一种基本联系。当然,由于运输费用不可能为零,且国家之间也不可能完全不存在贸易壁垒,因而一价定律在现实中很难成立。但是它为理论的分析或现实的解释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基准,因而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假设。 如果表示的是货物i 的本国价格,表示的是相应的国外价格,
8. 国际收支平衡
表示汇率,那么一价定律预言:货物i 无论在何地出售都应采用同样的用本国货币计价的价格,即
【答案】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收支中,各个组成项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
项目以及官方储备资产变动项目等)借贷相等的情况。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法编制的,总体上应该是平衡的;然而就其各个组成项目来看,则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对这些组成项目来说,如果贷方大于借方,称为“顺差”,表示项目出现盈余;如果借方大于贷方,称为“逆差”,表示项目出现亏损;如果借方等于贷方,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此外,在经常项目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不能相互抵消的情况下,一般需动用官方外汇储备来进行平衡。
二、综合分析题
9. 如果投资需求降低,DD 曲线将如何移动?
【答案】由于总需求
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需求降低将导致总
需求减少,使曲线将左移。
10.“新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揭示了韩国实行出口补贴的政策是明智之举。出口补贴使每一个产业都获得了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所需的战略优势”。试讨论上述观点。
【答案】上述观点是不全面的。因为一个国家的资源有限,一个使得某种产业处于战略性优势的贸易政策一定会使得其他产业处于战略劣势的地位,不可能在所有产业实现战略优势。生产点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的情形就能很好说明这一点。韩国跨行业的补贴对产业的战略地位几乎没有什么净效应,因为尽管韩国对所有产业直接补贴,但也间接地提高了所有产业的成本。
11.1985年后美国要求德国和日本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増加对美国产出的需求和减少美国经常项目的赤字,德日的财政扩张是否能帮助美国实现其目标?这两国的货币扩张的作用又如何?如果你认为美国会针对德日的不同政策作出不同反应,你的答案会有什么变化?
【答案】德国和日本的财政扩张将会导致这些国家货币的升值,从而消除美国与它们的贸易赤字。而这些国家的货币扩张将会恶化美国的经常项目,因为美元将相对于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两国模型表明,美国的产出将会因此下降。如果美国针对德国和日本的政策改变来修正其国内政策,这些影响或许会不同。例如,如果德国或日本的实施货币扩张的时候,美国也扩张其货币供给,这就没有了双边效应。如果在德国或日本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时候,美国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则每个国家的产出增加的效应都将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