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聊城大学法学院802政治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
【答案】政治改革是一种自觉的政治变革活动。为了明确前进方向,稳步而有序地推动改革进程,政治改革的领导者通常会确定改革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政治改革的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
(1)如果对各种形式的政治改革加以概括,其目标设计总的说来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调整政治结构。政治改革之所以要进行,根本上是为了变革政治上层建筑中那些同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与环节。从历史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旱现出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两种相反相成的趋势。要适应这一趋势,政治体系就必须实行规范化分工,形成层次清晰、职责分明、彼此协调、自如运转的合理结构。否则,政治体系便会因为体制的刻板僵化而在复杂多样的要求面前束手无策,调度失灵,乃至产生紊乱和衰败。
②提高管理效能。政治改革必须落脚于政治体系功能的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相适应,政治功能的完善体现在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无论哪个方面,都需要政治体系形成一套程序化、科学化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否则,便只能是行政的低效率,甚至产生运行中的脱节、断裂和摩擦。
③协调利益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导致的利益关系格局的变化,是驱动政治改革的基本原因之一。为了平衡和解决各个方面的利益矛盾,政治改革必须对现有的权力结构进行适度调整。这种调整首先要扩大政治参与,使权力体系向更多的阶层和集团,特别是那些新兴社会力量开放,以便激发和保持政治体系的活力。同时,由于权力结构调整打破了旧的利益分配模式,容易引发动荡,因此,在触及某些社会力量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问题上,必须综合平衡,使社会的矛盾紧张化减到最小程度。就此而言,参与的扩大化和权威的稳定性,是政治改革所谋求的双向目标。
(2)政治改革的力一式
①激进式改革。改革者往往从一开始就将改革目标全盘托出,主张整体推进,一步到位,系统和全面地实施改革计划,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旧体制的斩草除根式的改造。激进改革有利于缩短新旧政治体系转轨的阵痛期,但却极大地增加了社会阵痛的强度。因此,只有在社会格局和政治格局相当稳定、广大民众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这种改革方式才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如果缺乏这些条件,推行激进改革就有可能因为全面出击而树敌太多,最终招致失败。
②渐进式改革。这种改革强调长远和眼前、总体与局部的平衡,主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而被形象地说成是“费边战略”、“多项分进方法”。这种改革方法要求改革者在确定最终的和总体的目标之后,恰当地选择改革序列,合理地分解改革内容,实行各个突破,分期分批地完成改革任务。从形式上看,渐进改革不如激进改革来得迅速,而且要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但它却有利于
随时调整改革计划,纠正改革的失误,同时也有利于化解不利因素,减轻改革所带来的阵痛。渐进战略的一个优点是,既可以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又可以在每一次改革中赢得某些潜在的反对派的默许或支持,从而使改革的阻力减至最低限度。
2. 为什么不能把一切社会现象当做政治现象?
【答案】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1)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的规律可以被理性认知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着其客观内容。人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深刻认识政治的本质,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运筹自如,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
(2)从政治的定义可以看出,只有那些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的现象才具有政治性,才属于政治现象,否则就不具有政治性,属于非政治现象。
因此,并不是一切社会现象都可以被当做政治现象。
3. 简述国家权力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案】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1)国家权力的产生
国家权力的产生是由于社会成份的复杂化,社会关系的非均衡状态,使得人们为了获得利益和生存资源而引发的阶级矛盾和冲突日益频繁和激烈。原来的以血缘为纽带,依靠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来维系,并以习俗为主要调整手段的社会整合机制已不足以建立起正常的社会秩序,为了防止社会由于内部矛盾和冲突的不断激化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毁灭,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这种力量通过集中化的、常设的、专门的机构来行使,它的作用在于缓和社会冲突,把冲突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围之内。以国家为表现形式的公共权力正是适应这种需要应运而生的。它是社会公共职能独立化,社会内部分裂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结果。
(2)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强制力的垄断性。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有组织的暴力。这种公共权力在每一个国家里都存在。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自从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权力就垄断了有组织地、系统地使用强制力的合法性,不再允许任何其他形式的暴力组织的合法存在。国家权力与原始社会的权力的区别主要不在于是否具有强制性,而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是强制力的垄断。
②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即不仅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束之下。
③主权性。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
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力中,国家权力的效用最高;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主权,实际上也就不成为独立的国家。所以,一个国家的主权是不容侵犯的,侵犯和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就是危及这个国家的生存。
4. 政治学主要有哪些研究方法?
【答案】政治学的研究力法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①历史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分析方法的首要的绝对要求,就是把政治现象和政治事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范围和背景中去加以考察和研究,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分析方法还要求从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去把握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②经济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济分析方法着眼于社会关系中的经济关系,把经济看做是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总和。构建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并从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政治现象。 ③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把阶级看做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经济关系的社会承担者,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主要是在分析阶级社会中阶级力量的构成状况、各阶级的基本特性、政治要求和主张等的基础上,把握社会政治的走向和规律。
④利益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利益分析方法从利益角度分析人们结成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和政治社会关系的动因和现实体现,分析政治的内容和特性,分析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社会阶级、社会群体、社会集团乃至个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经济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的进‘步具体化和现实化。
⑤调查研究方法
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主张科学的调查研究有三个基本程序,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社会调查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客观性,即客观地观察事物,以客观事实为唯一依据;
b. 科学性,即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出发进行调查和研究;
c. 全面性,即不是根据个别现象,而是从事实的整体上去掌握事实.
(2)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
①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西方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哲学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a. 哲学研究方法
哲学研究方法是指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在原有的政治思想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展开解释、评价或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